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魅力中关村触摸科教游(图)

日期:2014-08-13  来源:京华时报(北京)
[字体: ]

魅力中关村触摸科教游

8月7日,2014中关村科教旅游节正式开幕。智慧旅游上地论坛业内专家与旅游企业巅峰对话;五大主题产品11条精品线路震撼发布;海淀区又为公众开启 了一场科教旅游饕餮盛典。而本报旅游周刊也再次携手海淀区旅游委邀请百位读者在上周末免费体验了其中一条线路,与航天专家面对面交流,在中科院院史馆做个 “小博士”,去中科院力学所亲自参与科普力学的各类实验,在这个暑假,读者们以零距离接触的方式感受到了中关村科教旅游带来的快乐!

发布

科教梦5年之后再起航

当今年众多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携手旅游行业再度共同开启这场科教旅游的盛宴时,开幕式当天的一部名为《新起点再出发,科教旅游五年行》的宣 传片为我们全面梳理了科教旅游五年的发展历程。记者了解到,2010年伴随着海淀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纷纷敞开大门,中关村科教旅游节破茧而 出,吸引了包括联想、百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单位参与,高科技企业开创性地成为旅游接待单位,活动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古迹、动感科普场馆、自然山水景 观、知名高校企业等各类资源,搭建起了向社会传播科学和文化的开放平台,同时也不断地推进海淀科技、文化、教育与旅游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海淀区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年间,科教旅游的版图正在海淀43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延伸、扩展;而今年的2014中关村科教旅游节则包 含了新闻发布会、智慧旅游论坛、科教线路体验行(主题体验游)、科普大讲堂、中关村科学家与新中国主题展、科教夏令营、科教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多个主题内 容,整体活动将持续到10月。可以说2014中关村科教旅游节会在之前4届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海淀科教旅游市场化、常态化、标准化的模式;并将探索大数据 时代海淀旅游的转型和升级。

亮点

“趣味科普多样”成科教线路关键词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今年的科教旅游节汇集了海淀最密集的教育和科技资源,线路更加凸显趣味性、科普性和多样性。据了解,2014中关村科 教旅游节发布的“红、绿、蓝、银、七彩”五大主题旅游产品11条体验游线路,涵盖了历史文化古迹、动感科普场馆、自然山水景观、知名高校企业等各类科教旅 游资源。

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可以看到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地质博物馆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世界最大的“水晶王”等20余万件地质 标本让游客在“游”的过程中体验着地球的奥妙;在中国科学院,生物识别、智能交通、视觉监控、互联网发源地、走进纳米世界等互动体验,可以第一时间浏览中 国科技的浪潮之巅,让游客们在旅行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从而传播科学思想、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需要。同时本届旅游节五条线路均由市民率先免 费体验,为市民提供了参与科教旅游体验、共享海淀发展成果的机会。

游客可与专家面对面

在2014中关村科教旅游节期间,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将走出实验室与游客面对面,并带来“航空知识、航天器、载人航天技术”等主题科普讲座。据 海淀区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科教旅游节在“与院士专家面对面”的基础上,全新推出“科普大讲堂”,讲堂拟邀请中科院院士、专家,带领青少年参与科学 实验,了解航空航天、3D打印、科学与文化等内容。活动将以科技专家与游客零距离接触的方式,实现科技人才与科教旅游无缝对接,一定会点燃青少年的科技梦 想。

主题展传递科技正能量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关村科学家与新中国主题展”将以2014中关村科教旅游节为平台首次与游客见面,展览全面梳理新中国建立伊始,为中 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热血生命的科研工作者,整个展览将以时间为线索,以视频、文字、照片为形式展出多位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弘扬老一辈科 研工作者爱国、实干、奉献、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并向社会广泛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传递科技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链接

各界大佬上地“论剑”智慧旅游

随着2014中关村科教旅游节的大幕拉开,2014智慧旅游上地论坛也成功举行。本届论坛邀请了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知名专家、旅游企事 业单位、科技企业,围绕“融合·数据·体验—高科技企业牵手高品质资源推动智慧旅游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包括了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智慧旅游产品体 验等三大板块。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炫酷的智慧旅游产品体验,可实景俯瞰北京城的无人机智能头盔,可具备定位、定向、路径记录、图幅计算和坐标转换的智能终端 户外手表、通过光无线上网、微信打印,各种科技创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此外,论坛全程实现“无纸”智能体验,从邀请函到参会报名,甚至会议手册、会议签 到、现场互动以及分享……只要手持智能移动终端,轻轻一点即可参会。

同时,记者还在圆桌论坛环节看到,围绕“旅游企业、科技企业在发展智慧旅游、更好服务游客的共同诉求有哪些?”“海淀如何借科技之力,成为智 慧旅游发展新阶段的风向标和制高点?”等话题,百度党委副书记吴坤、香山公园副园长宗波等专家展开了激烈讨论,分享了在智慧旅游实施方面的探索与经验,并 结合自己所处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诉求。海淀区旅游委负责人则对此表示,2013年海淀智慧旅游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游客可体验到“行程 规划”、“电子商城”、APP下载、海淀景区门票和海淀礼物在线预订等服务。目前,海淀旅游的官方微博、微信,正在逐步实现海淀旅游“吃、住、行、游、 乐、购”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链接,海淀的旅游行业将逐步进入“智慧时代”。

体验

老专家为你解开载人航天的奥秘

作为上周末读者体验活动的第一站,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前总指挥张厚英带来的知识讲座一下子就激起了 众人的兴趣。知道航天员是怎样选拔的吗?他们在太空舱中又是怎么生活的?知道天宫一号飞船发射前后有哪些小故事吗?70多岁高龄的张厚英老人身材魁梧,精 神矍铄,他当天甚至走下讲台,站着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解。老专家的讲座热情洋溢,语言风趣,特别注重科学知识的趣味性,会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讲到深奥之 处,张厚英还不忘拿出模型或者请出小朋友代表做出形象的演示。而宇航员在失重情况下喝水吃饭的视频更是逗得小朋友们前仰后合。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张厚英老人介绍了我国发展载人航天的概况、历程,我国自主创新的载人飞船的特点及飞行的状况,航天员选拔培训的情况及 他们的精神境界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前我对航天知识没有什么兴趣,今天听了张爷爷的介绍,我觉得航天事业还挺有意思。”一位刚上小学的小读者在听完讲座 后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让她对航天知识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而赵先生则表示,借这个契机,学习一下航天航空知识,也对咱们国家重大工程有一个了解,这比简 单逛个景点有意思多了。

在中科院做个“小博士”

吃完午饭,读者们来到了位于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一层的中国科学院院史馆。走进展馆大厅,六位科学院掌门人的大幅画像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从首 任院长郭沫若到现任院长白春礼,我国最高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已走过了60余年的光辉岁月。展览共分五大部分,分别是“奠基与创业 (1949~1955)”、“中国科学事业的火车头(1956~1966)”、“从十年动乱到科学的春天(1966~1980)”、“改革探索 (1981~1997)”、“创新跨越(1998~)”。展厅最后的一块空间还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重要历史人物纪念堂》,是为了缅怀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工作 过,对中国科学院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已逝杰出人物。讲解员特别引导大家观看了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摄于1956年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接见参加全国长期科学规划工 作的科学家合影。照片上每个人都被标上代码,“代码下面写有科学家的名字,有一些没有写名字的,还需要公众帮忙辨认。”院史馆的讲解员说。

虽然这些科学家们的事迹许多读者小朋友们不太能看懂,但参观后每人领到的小博士服可让他们格外兴奋,全都迫不及待穿上了身,家长们这时也纷纷 掏出“长枪短炮”,在高大宏伟的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门前为自家的“小博士”拍照留影,于是小朋友们的科学梦想也随着高高抛起的博士帽飞扬启程。

钱学森的办公室原来如此简朴

活动的最后一站读者们来到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而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的办公室就在那里。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间非常普 通的办公室,十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摆放着质朴的桌子和两把椅子,钱学森用过的量尺以及两本代表著作《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讲义》放在老式办公桌上。 靠墙的一个小型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钱学森任力学所所长的任命通告,钱学森在力学所的工作手稿,以及1936年至1955年他在美国工作期间的部分手稿等, 无不述说着历史。另外有两个单人沙发,一个书架,上面摆放着钱老的著作。“没想到大科学家的办公室陈设竟然这么简朴。这和他杰出的科学成就真是形成强烈的 反差感,令人印象深刻。对现在的年轻人也是一种启迪。”读者李女士走进钱学森办公室后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钱老的字每页都这么工整,从中不难看出其 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位读者仔细地看手稿,并不时地用手机拍照,“我要把这些照片带回去给孩子看看,科学家不是一日成就的,平时的认真很重要。”

紧邻钱学森办公室的是郭永怀副所长的办公室。屋内陈列布置相似,只是多了陈旧的公文包、老式的打字机。这位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 章”的科学家,也是“两弹一星”项目惟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 的胸部中间,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却完好无损。”讲解员讲述郭永怀1968年遭遇空难的情景时,全场一片肃静,无不为之动容。

快乐体验趣味力学

 

在中科院力学所内还有一个科普展厅,里面有很多关于趣味力学的试验可以让小朋友们动手实验。“为什么这个锥体能够自己往轨道上方 滚动?”一位小学5年级的读者小朋友不解地向工作人员问道,原来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而高端的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 下陷,重心实际降低了,所以能“往上滚”。工作人员一番耐心地讲解让小朋友恍然大悟,随后自己又兴致勃勃地反复实验了好几次。

除了锥体上滚实验外,小球碰撞、看谁跑得快、离心力、水锥扬水机、液体自由涡、流线演示、水面曲线等不仅让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就连家长们 也是大开眼界。读者曾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本报旅游周刊组织的科教体验游活动了,“这一次和前两年不太一样,虽然没去什么景点,但是在这 些平常没机会来的国家高等科研院所,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这种旅游体验更有意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