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的定单
一家美国代理商先前开出了极具诱惑力,利润率在20%以上的定单,采购额达六百万美元,并承诺采用现金的方式支付。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极为苛刻的代理条件:不允许华旗的产品以“爱国者”的品牌进入到当地市场,而要求打对方的品牌。
这样的事情对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旗)总裁冯军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许多国外合作伙伴在第一次谈判时,都会给华旗上一堂课:在国外电子消费类市场上打中国的品牌无异于自杀,而如果打对方的品牌,不出半年华旗的产品就能在当地市场中占据第一。
“但华旗寻找合作伙伴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打‘爱国者’的品牌,因此这件事还处于僵持阶段。”还在不断斡旋的冯军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其实我们非常需要这笔钱,它对于我们整个团队进一步落实研发技术会有很大帮助。”这笔数目不小的订单,让冯军体会到了咫尺天涯的滋味。
从创业到创新
“爱国者”的自主创新源于冯军的自主创业。1992年,刚刚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冯军,一头扎进了中关村,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如同当年中关村所有的小老板,冯军最早经营的业务仅限于推销国产机箱、键盘和显示器等产品。惟一不同的是,他所代理的产品多为国产品牌“小太阳”。而1996年中关村到处盛行的“小太阳”假冒产品,迫使冯军创建了自有品牌“爱国者”,并由此踏上了自主创新的不归路。
华旗1999年引进了韩国LG公司的硬盘制造技术,后来又自主研发了5G和10G的硬盘。冯军除了把每年20%的利润分给员工外,其余全部投在了产品研发上。
华旗2003年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开发自己的MP3产品,挑战市场霸主三星,并先后推出了全球首款彩屏MP3、手表式MP3等一系列新产品。
然而华旗的自主创新一直四面受敌。2005年,就在华旗通过不断研发逐步推出自己的MP3新品时,三星则将其在北京中关村打出的所有笔记本、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广告全部撤掉,换成了每隔三十米就会出现的彩屏MP3广告。没有谁比冯军更明白这个广告营销策略的用意所在,“他们主推彩屏MP3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彻底消灭我们。”
而在华旗所涉足的数码相机领域,自主创新之路就更加艰难。传统的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韩国手里,甚至发达的美国都不具备和他们一决雌雄的能力。华旗除了要不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冯军更希望国内其他品牌能够联合起来“打群架”,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
然而2004年后,国内三大品牌的相继退出,把冯军推到了“单打独斗”的境地:2004年底,清华紫光、北大方正先后放弃数码相机业务;2006年1月,联想也取消了数码相机产品部门。独守阵营的华旗,仅2005年,数码相机业务的亏损额就达三千万元。
“其他企业可以撤退,但华旗不能。越是竞争激烈的领域,中国人越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而冯军不愿意退出这个市场的另外原因还在于,华旗已经通过大量的研发,拥有一部分自己的核心技术。“像数字水印相机,就是华旗自己的全球专利权。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可以和国际品牌交叉授权,相互制约。”
华旗下设的华信资讯数码研究院,2004年7月完成了水印和数码成像技术第一期集成方案。这个方案成为华旗与日本厂商技术谈判的筹码。经过六个月的谈判,华旗最终以水印和数码成像集成技术专利,实现了与日本相关厂商的专利共享。
就在华旗推出带有水印功能的V815数码相机一个月后,日本的九个品牌统一降价,最初幅度在30%左右,此后更是高达42%。
独自突围
华旗自进入移动存储业务以后,从贸易型公司转为研发型公司。目前,拥有三个研究机构:华旗数码技术研究院、多媒体终端研究院以及信息安全研究专题小组。
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2005年,华旗曾成功完成了为中国航天研究院提供“神舟6号”录音系统的任务,这也是一项上百万的研发投入。
而华旗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爱国者数字水印技术的数码相机业成功研发后,数字水印数码相机芯片的开发和生产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冯军坦言,目前公司的资金压力很大,主要的资金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产品的销售利润。2005年华旗的销售收入为二十亿元人民币。尽管冯军不愿意透露具体的利润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资金额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扩张过程中所需要的研发、广告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这个成长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