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子城科技园通过落实中关村示范区条例和“1+6”新政策,形成团结一心、合力攻坚的工作态势,开创了园区发展的新局面,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高居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十园”首位。2012年11月,政策区面积增加9.3平方公里,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载体。
2012年,电子城遵循“东区提升改造、西区开发建设、北区规划、大望京项目推进”的发展主轴,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东区景观规划和道路规划编制完成。IT产业园、普天首信、国际电子总部、爱立信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联发科技、太极集团、奇虎360等12个项目签署入驻协议。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22%的项目实现封顶。
在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电子城秉承服务为先的宗旨,不断完善提升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引导模式。率先在10个重点功能产业园设立了党建服务工作站,依托街乡及央属、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加强对园区内1112家非公企业、62个基层党组织、3000余名党员的教育引导。在10个重点产业园设立招商引资工作站,奖励与监管并举,实现“留得住、清得动、引得来”。
电子城将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额度增至6000万元,支持32个企业的32个项目及重点功能产业园,协调工商为300余家企业免费年检,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3亿元,组织300余家企业召开15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举办政策宣讲、业务培训20场,惠及企业1000余家。
截至目前,电子城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同时完成119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组织42家企业申报北京市、中关村、朝阳区优秀人才项目,20家企业的286项发明专利及10家企业的23项技术标准申报中关村专利促进资金及技术标准资助资金。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力促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电子城将全面实施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三个“三步走”,严格执行“置换、清退、准入、奖励”四大机制。
一是全速推进开发建设。完成北区一期控规调整审批和征地拆迁;恒基伟业、研发园三期投入使用;大望京1号、4号、5号地实现竣工;默沙东等6个项目启动建设。
二是全面加快招商引资。以双站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对科技、商务、文化、总部等高端企业的引入,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和联合招商,推进文化和科技的高度融合,打造电子城“新四区”。
三是全力提升环境质量。启动市政建设和沈干渠改造。完成798地下通道和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实现产业园内部环境升级改造。
四是全心做好企业服务。建设“一站式办公大厅”和“智慧电子城”,更好地展示区域发展形象,提升园区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部门、街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推动企业创业、创收、创税,提升产业贡献度,带动区域新发展。
五是全盘统筹党建创新。通过抓覆盖、抓统筹、抓服务、抓保障,依托双站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三个百分之百”的总目标,为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党建共建平台、加强党建模式探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