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络安全开放实验室是国家973计划网络安全专项的主要研究单位,拥有先进的实验环境和企业一般不具备的测试开发设备等科研资源。今年,在这个实验室出出进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了。在这里,企业不仅可以以优惠的价格使用先进设备和检测服务,还可以和中科院高能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
实验室也收获颇丰。该实验室负责人、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首席科学家许榕生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不能和实践分开,否则没有办法应用到实际中去。我们以往成果转化每年最多一两项,今年已经和7家企业建立了联系。通过合作,既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创新点,又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批学生。”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像中科院高能所网络安全开放实验室这样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并成功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开放实验室还有不少。 11月15日,36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立联盟,意在搭建产学研双向合作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产学研结合的“粘合剂”
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向来被人们称为“象牙塔”:这里往往拥有最好的科研设备和科研精英人才,但是与外界和市场却很少打交道,埋头搞出的科研成果往往很难转化。
对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虽然他们了解市场,知道需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往往没有能力购买好的实验和检测设备,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异常艰辛。
产学研结合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最好路径,但是产学研究竟怎样结合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等部门共同启动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共建开放实验室,形成更多面向市场应用的公共开放实验室,提供分析与检测的技术服务,以帮助企业解决研发和技术难题。很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众多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看来,围绕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大有潜力可挖。一方面企业站在市场前沿,能够及时了解技术和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实验室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强大的科研条件和专家队伍,双方合作,既降低了企业的研发风险,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又进一步释放了科技潜力,满足了国家经济社会需求,实现了和谐发展。对于企业没有能力做的,可以委托实验室进行研发,到时候“交钥匙”;对于本身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实验室可以帮助其进行技术难题攻关或者开展合作研发;对于实验室本身已形成的科技成果,还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嫁接给企业进行转化或共享。
让开放实验室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粘合剂”,还必须调动实验室和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双方使用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为此,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和实验室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对园区企业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技术测试等进行适当补贴;对双方以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等方式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给予配套支持; 对实验室与园区企业合作建设的重点产业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国家工程中心给予建设资金支持等。
截至目前,已经挂牌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有36家,研究领域覆盖了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软件、文化创意、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园区重点产业领域。一年来,这些实验室为园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协同创新实现共赢
开放实验室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引导和促成了一批实验室与园区企业合作的重大项目,取得了共赢。
启明星辰公司是园区一家留学生创办的、专业从事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民营企业,该公司与中科院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开展了“综合业务行为审计产品研发”项目的合作,结果提前几个月完成了预定的各项指标,并形成了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企业赢得了进入市场的先机,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新奥特公司和北邮智能通信与多媒体实验室,就公司核心产品“电视台全台网”中的关键技术“多媒体业务协同集成软件研发”开展合作,不但提前完成了开发任务,而且马上又开展了“多媒体内容分析处理关键技术研发”新项目的合作,同时该公司还选派了6名业务骨干依托实验室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了产学研在技术、人才、科技设施全方位的合 作。
不仅仅是企业得到实惠,开放实验室也尝到了甜头。北邮网络与交换实验室与天元网络公司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大型和复杂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工程技术、网络管理测试技术等方面长期开展合作,以联合创新成果,共同向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组织提交了9项国际标准文稿并被采纳。同时,天元公司又将标准和成果应用到市场化产品中,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产业化、社会化良性发展。
虚拟研究院呼之欲出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