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参股设立的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暨首批创投基金“水落石出”,最终中关村 兴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启明创元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明创投”)、启迪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启迪创投”)和北京富汇合力投资中心(以下简称“富汇创投”)4家企业榜上有名,确定为首批政府合作创投机构。这4家创投机构将分别管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高技术服务业四个领域的创投基金。
北京市政府如此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投基金设立,也有自己的条件要求。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处处长费翔表示,本次设立的4只创业投资基金将关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70%的资金将投向北京地区的企业,重点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企业提供创业资金的支持。
10亿创投基金怎样投?
4只基金已经成功“抢滩登陆”,各只基金的“掌门人”也都“信心满满”。
这次成立的4只创投基金总规模将达到10亿元。其中,国家出资2亿元,北京市政府出资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6亿元,最终形成每只创投基金2.5亿元的规模。这表明,每只基金有1亿元是政府出资,另外的1.5亿元是社会资金。
这就意味着每只创投基金的“掌门人”拥有2.5亿元的“支配权”。在投融资领域,虽然2.5亿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这次有着政府背景的“财政”“支配权”还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基金的管理上,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坦言,创投机构肯定力求收益最大化,虽然政府也是出资人,但除了政府引导的大方向外,其他所有事情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操作,使基金最终取得回报,形成资金回流,这样才能长期运作下去。
“在国内以专业的团队从事生物医药领域基金管理的公司非常少,可能不超5家。我们的团队都是有10多年生物医药行业经验的资深人员。”邝子平说。由于对这次创投基金充满信心,一向投资额只占基金总额1%的启明创投,这次的投资接近了总额的10%,目前已有10个民营资本的合伙人。
“4只基金10亿元,虽然钱数算是很小的数目,但是政府出钱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确实有很多积极意义。目前,现在很多钱还浮在水面上,很多风投只想着投入的项目一两年就能上市,关键是如何能让浮在上面的钱沉下去,我想政府的引导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
“基金更主要的意义在于让投资人能够慢慢地对行业形成认识,企业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基金的投资也不能立即就得到回报。”启迪创投董事总经理罗茁表示。
与邝子平打算整个基金投资10家企业、平均一家投资额在2500万元、单个案子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相比,罗茁更喜欢小额投资,“不论操作手法如何,关键点还是要盈利。盈利了自然好说,但是如果不盈利则要面临被清盘的危险”。
“4只基金的设立就像池子里又多了一片水。”富汇创投董事副总经理朱诚这样理解,“初创企业就像沙漠一样缺少水源,如些水如果泼到沙漠里就废了。但如果这10亿元用得好,重点培育一些企业和行业,先浇灌出一些灌木,逐渐开发,那效果就是另当别论了。”所以,相比启迪创投2年内将基金投资完、再用3至5年收回投资成本的计划,朱诚把基金的运作时间定在了8年,稍显得更长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