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地方组织部门“十佳”特色工作
人民日报报道,为激励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以创先争优的精神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中组部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期间,举办了地方组织部门特色工作展示和评选活动。其中,北京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工作,上榜全国“十佳”特色工作。2011年,特区人才总量新增10%;依托全市每年投入100亿元的重大项目转化和产业化扶持经费,落地290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95亿元。
新华社
第三次IT创业潮涌动中关村
新华社发文称,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很难感知咖啡馆已经在北京中关村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IT创业。
一边是韵味悠长的西式饮品,一边是最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话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物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中国硅谷的时代脉搏。
在全球IT产业新旧交替之际,继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次创业潮之后,第三次IT创业潮正在中关村涌动。
《经济日报》
创新手段助中小企业融资
据报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初步搭建起由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保险、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信贷创新体系,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积极探索。首先,通过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担保,使有限的资本金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并保证合作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零风险。其次,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再次,中关村管委会就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试点。
《北京日报》
中关村企业紧贴技术热点和前沿
北京日报报道表示,在中关村示范区,近2万家中关村企业紧贴技术热点和前沿。比如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科技(微博),立志打造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和价格的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性新兴行业,海归博士蔡蔚和余平创办了精进电动,博奥生物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四方继保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分析系统、大唐移动的TD-LTE移动通信系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