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指数发布 向“硅谷”看齐

日期:2012-09-14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字体: ]

 “中关村距离硅谷有多远?”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指数”项目组负责人赵弘在“中关村指数2012”发布会上发问。

在9月13日举行的“2012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次面向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2012”。这次发布的中关村指数的各项指标为世人展示了2011年与2012年上半年中关村的全面图景。

“中关村指数”包括创新创业企业、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国际化、中关村300强和上市公司100强等6个一级指标,涵盖20个二级指标以及122个三级指标。“通过几个重要的侧面来表征园区发展的动态、内在能力与发展趋势”,赵弘说。

中关村图景

中关村指数发布会上,中关村指数”项目组负责人赵弘详细介绍了2011年以及2012年上半年中关村的全景。

在创新创业领域,2011年中关村新创办的企业4243家;每年有100多家企业进入“亿元俱乐部”。截至2012年8月底,中关村共有223家上市企业,在国内创业板市场形成“中关村板块”。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中关村总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11年达到1.96万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占比首次超六成。

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2011年中关村企业每百亿元增加值对应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1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倍,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企业主导创制国家标准2457项,国际标准90项。

此外,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中关村增加了158家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增至188家,境外投资额达到161.6亿元,较上年增长2.8倍;中关村收入300强企业(TOP300)的总收入、利润、税费等都占中关村的60%以上,出口占比高达80%;中关村上市企业营收百强(ZGC100)营业收入首次超万亿元,达1.05万亿元。

向“硅谷”看齐

此次发布的“中关村指数”被解读为中国版“硅谷指数”。

据赵弘介绍,“中关村指数”的第一版产生于在2004年,只制定了15个简单指标。赵弘说:“原来的指标不能反映中关村。”到2008年又将原来的数据全部推翻,几经摸索后,决定仿效“硅谷指数”这种模式,升级为现在的“中关村指数”。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中关村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逐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园区。针对今后的发展,赵弘在发布会上分析了中关村与硅谷的差距。

2011年中关村企业与高校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量9967件,硅谷在2010年则达到了1.3万件。考虑到美国与中国专利审核的标准是有差别的,在具有可比性的国际专利方面,硅谷的惠普申请了564件,“应用材料”申请了313件,两家之和就相当于北京全市企业申请的70%。中关村表现最好的是大唐电器,其PC机申请为97件。

赵弘说:“中关村也有重大的创新,比如王选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非典疫苗等,但科技创新多是赶超、追随性的,能够打破原有产业格局、颠覆性的、突破性的创新还不多。”与之相比,硅谷每三到五年就产生一家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比如谷歌、惠普、苹果,英特尔、甲骨文等。

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占到80%,但在世界上的份额不到4%,谷歌则占85%;联想作为仅次于惠普的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2011年营业收入不到惠普的1/4。“中关村的企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中国,距离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还有很大距离。”赵弘说。

面对差距,赵弘坦承,很多问题不是中关村一家能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更多的关注,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园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