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新一轮发展蓝图绘就

日期:2012-12-3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日前,北京市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工作大会,确定了中关村新一轮发展蓝图。
    

  优化产业和创新资源布局,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加快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日前,北京市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工作大会,确定了中关村新一轮发展蓝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大会并讲话。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安顺主持会议。

  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就《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说明。

  万钢在讲话中要求中关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郭金龙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统筹、优化布局,推动形成“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强化服务,举全市之力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

  中关村示范区优惠政策范围扩大

  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正式下发,同意中关村示范区由原来的“一区十园”扩编为“一区十六园”,特别是将怀柔、顺义、房山、延庆、平谷、门头沟、密云7个远郊区县的科技园区首次纳入到中关村示范区的范畴里,可分享中关村创新创业各项政策及配套政策措施,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对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调整后,北京约70%的产业用地可享受中关村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支持。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示范区承载着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引领全国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促进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大责任。此次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首都及中关村示范区寄予的厚望。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优化中关村示范区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实施意见》重点强调4个方面:一是优化产业和创新资源布局,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中关村示范区和行政区统筹协调发展,发挥中关村“一区多园”的创新引擎作用,提升对首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是产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好“两城两带”,提升产业空间承载力。

  确定三大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用3个“显著”勾勒了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一是创新发展布局显著优化。到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的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定位明确,基本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各具特色、重点建设“两城两带”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主要形态,以“两城两带”为重点,各分园之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二是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示范区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超过3.5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形成一批能够推动行业重大变革的创新成果和一批对市场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品牌企业。到2020年,企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500家,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500家,形成2-3个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人均和地均产出明显提升,对首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能耗降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显著带动作用。

  三是创新示范效应显著增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形成符合“一区多园”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建设模式。中关村创新平台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显著优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意见》规定了调整优化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资源布局工作。一是落实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方案,包括落实四至范围钉桩、启动城市总规修改、编制完善园区规划和探索符合中关村示范区特点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二是加强产业规划布局调控,加强重大项目布局引导和建立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加快形成“两城两带”、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三是加强政策覆盖落地和优化创新资源布局,推动政策、创新服务体系在16个分园的覆盖对接和落地,实现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在分园优化配置。

  《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创新理念、明确思路、细化措施,不断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包括持续推进政策先行先试,深化“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和争取新政策试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产业技术联盟与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需求合作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形成“641”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为形成2-3个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发展水平,加速聚集拔尖领军人才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大力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两用技术供需对接和转化应用;构建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把中关村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国际化高端资源聚集区和全国创新网络的中枢。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2012年1-10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总收入规模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工业总产值4732.3亿元,同比增长14.2%,约占北京市四成,自2012年年初以来增速一直高于北京市10个百分点左右;利润总额1113.4亿元,同比增长21.3%;企业利润增长带动税收增长,实缴税费1187.4亿元,已超过2011年全年925.8亿元的规模,是中关村示范区批复前2008年全年规模的2.4倍,且连续5个月保持70%以上强劲增长;实现出口182.1亿美元,占北京市出口总额近四成。预计2012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2.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占北京市的比重有望达到20%,对首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5%左右。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