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硅谷集成电路及软件产业联系

日期:2013-04-23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硅谷一直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开拓的最前沿。进入新世纪(002280)以来,硅谷的集成电路产业趋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互联网等一批新产业取代传统的集成电路产业成为硅谷初创公司活跃的领域,硅谷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心转向设计,工厂和流水线正在离开硅谷,而专攻设计领域的“无工厂”半导体公司已经成为硅谷集成电路产业的主流模式。这种产业趋势是全球分工的结果,也随着一批留学生回国创业,影响到了中关村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立足国际技术趋势、针对国内市场和需要、具有中关村特色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硅谷新的产业趋势带来了新的产业结构。从最新的硅谷指数(2011)可以看到,近年来投向集成电路产业的风险投资比重不断下降,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占硅谷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也下降了接近一成。但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专利授予量并没有萎缩,在通信、计算、数据处理及储存等领域反而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反映出硅谷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能力仍在。在新产业结构形成过程中,一个又一个专注于设计而又规模不大的新公司在细分的产业领域获得了成功。这让那些头脑聪明、擅长设计但原来只能为大公司打工的留学生们看到了希望和创业机遇。邓中翰、陈大同等创业者都曾是某个新产生的细分应用领域的成功者。随着这些留学生创业者回国创业,他们在硅谷的创业经历和公司发展路径进一步在国内得到了延续。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关村的集成电路企业或者是国际大公司的中国分公司、研发中心,或者是国内研究院所的衍生企业。前者立足于服务母公司整体的研发和销售,技术溢出效应有限;而后者则大多以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和系统为目标,缺乏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空间。这一局面随着一批硅谷留学生创业者的回归而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还是展讯的陈大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并不以独立创建某个产业为目标,而是站在全球产业发展的高度,基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具体需求,利用从硅谷带回来的先进技术和团队,在一两个细分的应用和产品领域上聚集力量,形成突破。由于这些创业公司专注于芯片设计,能够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和方案,因此往往能切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高端领域,甚至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的核心技术供应商。

  长期以来,软件产业一直是硅谷地区的核心支柱产业。美国软件领域的巨头除了微软外,大多在硅谷创始和聚集,这使得硅谷聚集了大量软件从业人员,其中有相当比例是华人。21世纪以来,这些华人软件从业者中也涌现出一批回到中关村的创业者。

  中关村最早是靠汉化软件起家,在新世纪留学生回国创业时,已经有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在应用软件领域形成优势,但基础软件和应用高端市场长期以来却一直是跨国公司的天下。归国创业的留学生难以对中关村软件产业的基本格局产生影响,却能够在新的市场空间中打出一片天下。

  一些创业者能够凭借在硅谷多年的技术浸淫开辟最前沿的高端市场,其中一个典型就是创办吉贝克的刘世平。他利用多年在世界顶级金融服务领域内的技术和经验,不仅牢牢地占据了商业智能数据挖掘这一专业性极强的细分领域在金融、证券、通信等方面的高端市场,而且起步进军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处理国际标准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使中国在全球大力提倡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应用的背景下绝不滞后于人。

  商业模式创新是硅谷企业的利器,也同时磨练出创业者的敏锐嗅觉和反应能力,一些创业者通过更快地跟踪硅谷软件产业发展的动向取得了飞速发展,也给中关村带来了新鲜血液。例如杨大川的APP梦工厂就是国内应对苹果和谷歌公司带来的移动端软件趋势快速反应的典型,同时他结合自身系列创业的优势,通过移动平台广告模式从“免费”软件中获得收益,并且在多个移动平台取得广阔发展空间。

  由于国内的市场条件和硅谷等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使一些硅谷海归创业者处处碰壁,但总有一些硅谷创业者能够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从软件产业领域出发进行更加多样化的产业探索。例如黄劲就是另辟蹊径,在软件业务面临困境之时及时掉头,变教育软件为“软件教育”,在硅谷人脉网络的支持下快速转向和扩展,反而在国内教育领域开辟出了崭新的天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