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常德】欲创千亿产值,经开区“取经”中关村模式

日期:2013-06-26  来源:国际商报]
[字体: ]

为了学习外地开发区的发展经验,近期,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常德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学习考察组对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
  
  考察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重视创新、做好平台、优化服务是中关村示范区能够走在开发区前列的几大关键因素。鉴于此,常德经开区应充分吸取有益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做大园区平台,强化项目引进,优化发展环境,力争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抓机遇、转型升级、加速发展,为实现“两型园区、千亿产值”的长远目标积蓄力量。
  
  中关村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
  
  重视创新中关村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关村的一条重要发展经验,就是始终围绕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市场及政策等要素不断创新,并努力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在人才引进培育上创新。加快推进国家级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大到项目布局、科研经费使用、进口税费优惠,小到住房、户口、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医疗等13个方面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两个80%,即北京地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770位专家中,约80%聚集在中关村;北京市入选“海聚工程”的368人中,约80%聚集在中关村。
  
  在支持市场开拓上创新。一方面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力度,另一方面支持自主创新企业承接重大工程。中关村管委会下设专门机构——政府采购促进中心,负责信息收集、产品推介和对接、项目跟踪服务等工作,形成了一个帮助企业把产品卖给政府的示范性平台。
  
  在优化资本运作上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投融资模式。“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项机制”是指促进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有了这种先进的融资模式,在中关村不怕融不到钱,就怕没有好项目,创投机构争抢创业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
  
  做好平台中关村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果说开发区是经营企业的企业,那么中关村就是经营园区的园区,是北京各个产业园区集聚高端产业项目的核心平台。
  
  做好园区建设平台。2010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整合示范区“一区十园”的开发建设优质资产,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集团有三大核心业务:股权投资、园区发展、科技金融。集团成立3年来,共实现项目储备604个、投资和服务落地项目156个、投资合同金额18.8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11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做好技术服务平台。2006年6月,中关村依托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转制院所和示范区企业实验室,建立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实现了对分散于北京的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央企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到去年底,累计提供检测认证、技术攻关、试验指导与合作研发等服务2.8万项,受益企业达1.25万家(次)。
  
  做好创业孵化平台。中关村的创业平台已经走出传统的地产孵化模式,完成了向专业型、投资型、产业链型孵化器的蜕变升级。其中的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公司,在提供物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入孵企业的创业指导服务,并建立投融资平台对企业进行科技投资。2011年,汇龙森公司实现产值约86亿元,税收超过5亿元,实现了入孵企业和孵化器的双赢局面。
  
  做好中介服务平台。中关村成立有科技中介服务协会,吸收了财务、法律、经纪、企业秘书、专利、人才招聘等多个中介行业,及一批生产、研发、销售、科研院所等非中介性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作为会员,向园区内企业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中介服务。
  
  优化服务中关村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关村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始终定位于做好园区产业和企业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政策供给。从科技园区管理条例到产业扶持政策,再到鼓励创新的各项条例,目前在全国实施的科技创新政策几乎都是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的。2010年底,“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组建完毕,重在进一步整合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采取特事特办、跨层级联合审批模式,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和北京市31个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先行先试政策扶持等受理事项开展工作。
  
  二是资源整合。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它经历了酝酿期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成长期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高速发展期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到一区五园、一区十园,再到去年12月份国务院批复的一区十六园,基本覆盖了北京各个行政区,集合了北京市、国家部委、大型央企、首都高校、军队、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正是这种发展中整合、整合中发展的模式,造就了今天超越狭义地域概念、跨行政区的中关村品牌。
  
  三是创新引导。创新引导是开发区管理机构的关键职能。中关村通过设立专项创新资金,实行创业投资机构风险补贴,百家创新试点工程等方式,积极发挥政策、资金导向作用,将各类资源向创新集中,鼓励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12月,中关村开始实施“金种子工程”,每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确定100家技术水平高、商业模式新、持续创新能力强、创业团队和治理结构完善的初创企业为“金种子企业”,为之提供担保融资绿色通道、创业导师指导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
  
  常德经开区如何借鉴有益经验?
  
  创新发展模式剥离行政社会事务
  
  开发区的使命就是利用地方资源招商引资,通过行政优势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大多实行管委会体制,但这种“准政府”式的管理模式,集行政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于一身,平时、年终还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其开发功能、经济功能和创新功能淹没在繁杂的行政和社会事务中,削弱了开发建设的精力。开发区应借鉴中关村平台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职能,弱化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常德经开区和鼎城区实行行政资源整合,推行“区区合一”模式,合理划分职能职责,常德经开区主要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鼎城区负责园区的行政和社会事务。
  
  做大园区平台推进“一区多园”建设
  
  充分发挥常德经开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及在产业培育发展中的平台作用,进一步统筹常德市优势资源,将太子庙工业园、武陵工业园、灌溪工业园及在建的常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作为常德经开区专业园区,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上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共享,促进各专业园区与常德经开区紧密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把常德经开区“一区多园”打造成为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综合平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
  
  强化项目引进做大主导产业
  
  以围绕产业、依托平台、强化配套为导向,瞄准央企、大型国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全力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特别是力争在世界500强外资项目引进上实现零的突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强化市直部门招商意识,重奖招商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招商工作合力。建立健全项目评价和结算机制,实行项目预审和用地考核制度。鼓励企业增加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强度。通过引进项目和培育企业,着力做大机械制造、林纸、电子和新材料3个百亿企业,纺织、食品、医药3个五十亿企业。
  
  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
  
  精简审批项目,对行政审批项目、年检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收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各类基金项目进行清理,实行收费依据、标准、范围、程序、减免“五公开”,实行票款分离和一个“口子”收费,有效防止乱收费、高收费、弹性收费情况发生。实行流程再造,对审批程序进行整合优化,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将分散的审批集中到政务中心办理。开通“绿色通道”,对外资项目、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及纳入“1115工程”的企业技改项目推行“绿色通道”,进行专项提速。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对园区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