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雍和园: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璀璨华章

日期:2013-08-01  来源:《中关村》
[字体: ]

 针对东城区及雍和园区域特殊的历史和人文环境,雍和园因地制宜,突破了传统科技园区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的扩张型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内部循环更新实现发展的新路径。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连接文物古迹、胡同风貌和工业遗存的纽带,激发创新创意活力,促进了城市文化自身的有机更新。

  中关村(4.41,0.02,0.46%)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名闻遐迩。近年来,中关村正瞄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进发,所得到的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除了早已颁布的“1+6”先行先试政策以外, 2012年10月中关村又获得《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中关村示范区的架构得以从以前的“一区十园”扩充到 “一区十六园”。

  这“一区十六园”如百花争艳,各有特色。其中有一个科技园区比较特殊,在十六园中唯一处于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环以内——这就是雍和园。自2006年加入中关村的大家庭,雍和园的发展迅猛,呈现了独特的园区风貌,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尤其独树一帜,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一探究竟。

  古今结合,雍和园的前世今生

  “雍和园”因何得名?在雍和园地段,有一个闻名全国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该寺院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飞檐斗拱,巧夺天工,雄伟典雅,古韵流芳。雍和园得名,即和雍和宫相关。另外,“雍和”二字本身也颇有含义。东汉王充在《论衡·艺增》中写道:“欲言尧之德大,所化者众,诸夏夷狄莫不雍和,故曰万国。”《后汉书·魏霸传》则有记载:“霸少丧亲,兄弟同居,州里慕其雍和。”“雍和”的意思主要是“融洽、和睦”。

  雍和园正是古老的文明与现代的科技“融洽、和睦”相处的地方。雍和园所在的东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古城风貌。雍和园内有全国和市级文物单位13处,除了雍和宫,还有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子监、孔庙、钟鼓楼等,各类文物文化遗存20余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园区内汇集了皇城文化、儒家文化、国学文化、佛教密宗文化和老北京民俗文化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集中了中医药、交通水路规划领域的国内顶尖研究机构。

  雍和园管委会主任彭湘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东城区区委、区政府就在考虑东城区的经济发展后劲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可以来推动传统产业或者现有的商业转型。而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国家的科技政策,最好办法就是建设科技园区,于是就申请加入到中关村科技园区。

  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然要考虑到自己的定位问题。雍和园的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而彼时,国际上又掀起了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讨论热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歌华集团投资的歌华大厦也正在建设。决策部门达成了共识,确定雍和园的重点产业方向是以科技为手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东城区确定的雍和园范围在东北二环以里,包括歌华大厦、雍和大厦等商务楼宇。由于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把雍和宫、国子监、中医科学院等地块都划进来了。”彭湘对记者说。

  大方向已经明确的前提下,雍和园打造了由现代化写字楼和“胡同里的创意工厂”等组成的个性化办公环境,现有歌华大厦、雍和大厦、中青旅(15.84,-0.24,-1.49%)大厦、海运仓国际大厦、北京移动大厦、国华大厦、中石油大厦、居然大厦、来福士广场等多处大型现代化楼宇,办公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雍和园还形成了一批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如东雍创业谷、方家胡同46号、人民美术印刷园等,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现在,雍和园高端产业集聚,主要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着力打造了数字内容、版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等重点板块。目前,园区已聚集起北京移动、歌华文化集团、光线传媒(38.340,0.14,0.37%)有限公司、中交水运集团、诺基压—西门子通信有限公司、当当网[微博]、网秦天下、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形成了以科技与文化相互带动、融合为特点的产业形态。

  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科技的相互辉映,北京市中心城区良好的商务氛围和便捷的交通等因素,构建了这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风貌。

  名企荟萃,群星闪耀新兴产业

  在雍和园,著名的企业有很多。尤其这几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的蓬勃兴起,雍和园的各类科技、文化企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是北京市的大型文化机构,成立于1997年12月。集团坚持“以品牌融合资源,以文化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综合利用政府、社会、市场资源,成功运作了一系列大型文化项目,获得业界和社会的认同。“十二五”时期,集团紧紧围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歌华天竺文化保税区、北戴河歌华国家文化创新产业园区三大平台建设,带动形成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内容集成服务、文化贸易服务、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六大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操作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中国乐谷国际流行音乐季、世界艺术展系列、当代艺术展系列、数字艺术展系列、中华世纪坛节庆活动、歌华营地体验教育项目、空港国际文化商品展销会等九大文化品牌项目,提升了文化服务专业力,扩大了歌华文化品牌影响力。位于雍和园内的歌华大厦,定位为北京市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于2006年9月27日正式竣工落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歌华大厦已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标性建筑。

  歌华属下的北京歌华文化贸易中心有一个核心任务,即建设和运营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它是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合作,在天竺综合保税区内以“园中园”形式建立的“文化保税专区”,并由文化部正式授牌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它处于中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最接近于自由贸易区的综合保税区内,将有效利用保税区政策,为国内外文化产品和文化项目提供生产、展示、推介、交易、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

  位于雍和大厦的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是国家级常态化的版权交易平台,于2009年2月16日正式落成。2009年5月8日,该中心发布了国内首套完整的版权交易制度体系文件,版权交易系统正式开通。2009年12月17日,它联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发起成立了“全国版权交易共同市场”。

  在文化产业中,无形资产价值认定与流转问题是文化金融创新的关键问题,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的积极推动者和创新实践者。据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介绍,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经成功发行了几期雍和园中小文创企业集合信托,帮助一些中小企业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取得第二期集合信托贷款的尚潮创意纪念品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没有任何实物抵押的情况下,获得信托贷款150万元,改变了原来单一点状产品设计生产的状况,大大提高了销售额。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雍和园的优势,整合园区内东城区北京市甚至全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借助经济手段,让文化产业走出国门,是雍和园需要进一步为之努力的方向,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在今年初揭晓的“2012中关村十大年度人物”榜单中,中国数字出版的开创者之一、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位列其中。中文在线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后入驻雍和园雍和大厦。经过13年的努力,中文在线已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正版数字内容提供商之一。中文在线以“数字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版权机构、作者为正版数字内容来源,进行内容的聚合和管理,向手机、手持终端、互联网等媒体提供数字阅读产品;为数字出版和发行机构提供数字出版运营服务;通过版权衍生产品等方式提供数字内容增值服务。

  作为国内数字出版的领先企业,公司形成了“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模式。全媒体出版作品包括《非诚勿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见证奇迹的人生》、《我的兄弟叫顺溜》、《十月围城》、《孔子》、《精武风云》、《关云长》、《建党伟业》等多部作品。中文在线与国内510家版权机构合作,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拥有驻站网络作者超过30万名。中文在线的数字内容类型覆盖全面,除名家经典、青春言情、历史军事、官场职场、经管励志等文艺类作品之外,还长期储备社科和教育类内容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目的的各类读者需求。2011年,中文在线作为唯一的数字出版企业,入选科技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2012年,国家版权局授予中文在线“全国版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童之磊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坚持,凭借着创新的商业模式与创业文化,将中文在线打造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并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位于雍和大厦的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新媒体行业中最大规模的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和专业化服务支持的大型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媒体云计算平台,可对各类电视节目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加工处理,同时为电视台、媒体提供全套的新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和新媒体运行平台建设。公司现已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土豆网、优酷网等国内数十家电视台与媒体进行了合作。针对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天脉还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先进互动演播交互平台,帮助各电视台进行演播室节目形态的创新和升级。

  位处航星园的光线传媒,近年来通过投资或发行电影《泰囧》、《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在影视圈掀起了观影热潮。尤其是《泰囧》,一部投资三、四千万元的小成本制作电影获得了1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一时间让整个中国电影界瞠目。

  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2011年8月3日在创业板上市,是北京市本土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文化传媒企业。光线的业务板块囊括了当前影视娱乐相关六大领域,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业务、大型活动和颁奖礼业务、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电视剧投资制作和发行业务、艺人经纪业务以及新媒体业务。光线传媒这六大业务板块都分别在各自领域名列前茅。

  目前,光线传媒的市值已达150亿元人民币。由于光线传媒在民营影视领域的杰出成绩,它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领军企业、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企业、全国文化三十强企业、中国文化产业高成长企业100强之TOP8。光线传媒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文化传媒企业。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要领略下当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弄潮儿的风采,不能忽略中关村雍和园。

  依托胡同,开创文创产业新模式

  雍和园坐落在首都核心功能区之一的东城区,覆盖的区域有很多老城区胡同,如何既保护古都风貌又有创新发展,是雍和园建园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 2007年左右,北京北二环胡同内的一些机械厂都已搬迁。雍和园经过研究,首次提出了“胡同工厂”的概念,希望既保护老胡同不被破坏,又能为之注入新的活力。

  2008年,胡同工厂的改造开始启动。其中有一个占地9000 平方米的机床厂,经过改造,原来的工厂礼堂被改造成了剧场,冷库变成了“猜火车电影主题餐厅”。随着北京现代舞剧团等团体的进入,这里成了跨界文化艺术的一个小部落。这就是现在的“方家胡同46号院”。院内已有十几个文化创意企业。

  东城区胡同里的创意工厂,还包括人民美术文化园、亮点55号、圣唐古驿、东雍创业谷等专业文化创意园区等,总体面积已经达到22万平方米,还将继续扩大。这些胡同里的闲置空间,被开发成文化艺术办公区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老厂房的内部空间往往比较开阔,而一些文化艺术企业恰好可以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进行改造,极大地丰富了老厂房的“内在美”。

  人民美术文化园由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板桥南巷7号的人民美术印刷厂更名而来。这里曾经为祖国的儿童贡献出《武松打虎》、《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连环画。今天,这里已经没有了纸张油墨的清香,却增添了展览设计、摄影、动漫、服饰等多种文化业态。己未空间、MAD建筑师事务所、科誉家具、上海电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国内顶尖企业入驻于此。

  记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人民美术文化园4层,这里有个“科誉家具”公司。外边没什么异常,一走进去则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造型新奇、优美、极具欧美设计风格的办公家具,参观者还可以亲身体验那些按照人体工学设计的产品。而从房子的外表看,外人很难想象里面居然有那么“现代”的公司。据科誉家具负责人邓鑫铭说,虽然是在胡同里,但是很多外国客户都非常喜欢这里,每次进来都非常兴奋,直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地方!

  青年建筑师马岩松创立的MAD建筑事务所是人民美术文化园“修旧如旧”的代表作。秉承“建筑让人的生活更自由”的理念,马岩松和他的伙伴们在尽量保持工厂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装修改造,不加浮华修饰,里面有木结构的人字房梁和没有隔板的办公桌,没有门,没有阻碍沟通的任何东西。

  雍和园管委会副主任韩树凡对记者说,在充分尊重历史遗存的基础上,“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已吸引了超过500家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入驻,突破了原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建立起了集创业服务、娱乐休闲和创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企业成长基地。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不仅实现了文化产业先锋资源集聚、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作用,也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意义:一是老厂房工业核心业务被无污染无消耗的文化创意业态所取代;二是各家创意园区的建筑设计模式遵循现代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保护了北京老胡同的肌理和生活模式。目前,多家“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提倡入驻企业低碳上下班,尽量使用自行车、步行等方式,“胡同创意工厂”低碳骑行游也被列入2013年东城区皇城旅游节项目之一。

  打造品牌,用创意“点亮”北京

  雍和园管委会除了对一些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之外,对园区整个品牌和园区文化也精心设计,做了大量工作。

  在传播途径上,雍和园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立体传播”,构建了多元化的品牌传播系统。目前已经开通了“雍和园”和“创意点亮北京”官方微博。园区依托改版后的《雍和园》“创意家读本”,着手成立主题化、沙龙式的“创意家俱乐部”,打造杂志、网站、线下活动“三位一体”的创意家乐园。由于东城区已汇聚了包括京报集团、北广传媒集团、光线传媒、航美传媒集团在内的多家传媒领军企业,雍和园有望有机整合区域内的各类传媒资源,构建跨媒体、立体化的品牌传播渠道。

  《雍和园》创意家读本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园区的内刊,创办于2010年,创刊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雍和园企业沟通交流以及雍和园品牌推广的新型平台。改版后的《雍和园》创意家读本定位于“打通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企业与园区的联系纽带”、“对于企业发展和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具有指导性的读本”。新的《雍和园》创意家读本有望担负起推广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连接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中国,乃至世界的任务。

  “创意点亮北京”是雍和园管委会用活动“擦亮”品牌的一大举措。

  彭湘告诉记者:“‘创意点亮北京’活动其实有三个目的。一是宣传雍和园自身;二是展示园区内企业的风采;三是使园区、企业和老百姓进行互动,搭建城市中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宣传推广的高端平台。”当然,除了达到以上目的外,活动客观上还会带来一个效果:增加园区企业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活动让园区企业齐心合力做一件事,势必会促进它们互相交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2012年8月,第三届“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活动期间,雍和园管委会与北京市和东城区上百家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深入合作,展示了文化演艺、影视出版、创意设计、数字新媒体、创意旅游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成果,为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一场极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创意盛宴,吸引了超过十万人次的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这次文化艺术节强调了互动性和亲民性。国际灯光艺术展富丽堂皇,充满奇思妙想和造型之美;无限星空音乐节人气爆棚,曹方、牛奶咖啡等创作型本土歌手用音乐诠释了“绿色、生长、原创”的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展”上,中文在线、当当网等企业通过各种互动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接触文化创意产业;而在“雍和放映”板块,方家胡同36号等地开展了连续十天的影视剧放映活动。

  有趣的是,本次活动区政府财政拨款为90万元,整体活动规模超过500万元,这种用少量政府资金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表明园区管委会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新突破。

  现在,雍和园管委会正酝酿着第四届“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在雍和园和园区企业已经更上一层楼的情况下,这次文化艺术节给了人们期待的空间。

  因地制宜,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科技园区的建设往往头绪很多。雍和园地带的企业的背景也颇为多元。雍和园管委会作为东城区政府和中关村管委会双重领导的机构,需要协调各方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完成上级单位的规划目标,又要服务好企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雍和园管委会在产业引领和企业服务方面,创新性地发展了政府服务模式。他们充分利用了雍和园作为科技园区和文创产业集聚区的双重身份优势,搭建融会贯通的政策和服务平台,引导一批具有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的文化企业加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使其与传统科技企业平等享受中关村各项先行先试政策。雍和园还开创了定制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在结构上形成了园区、重点楼宇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多层服务平台,在内容上紧抓知识产权、人才培育等对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核心环节。既坚持政府主导,又充分调动企业自主性。目前,以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为依托建设的版权和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已经在全市甚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发展历程,旧城区的保护与升级始终是一个课题。既然尊重传统,又要适应现实,还要面向未来。这是对雍和园的一个考验。

  针对东城区及雍和园区域特殊的历史和人文环境,雍和园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自2007年以来,雍和园通过政府引导、多主体参与的模式,打造了 “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它突破了原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建立起集创业服务、娱乐休闲和创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企业成长基地。2010年,“胡同里的创意工厂”被评为“新京味十大旅游名片”,也带动了周边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按照韩树凡的说法,雍和园模式的独特性,在于其突破了传统科技园区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的扩张型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内部循环更新实现发展的新路径。

  在产业结构上,雍和园坚持引进和培育空间占用少、附加值高、产业张力强的科技文化融合型企业,保证了对城市中心区宝贵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在空间布局上,雍和园始终遵循风貌保护为先的原则,以保护带动发展。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连接文物古迹、胡同风貌和工业遗存的纽带,激发创新创意活力,促进了城市文化自身的有机更新。

  展望未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雍和园空间规划调整,雍和园面积增至6.03平方公里。”彭湘主任向我们介绍,扩园后的面积是之前的两倍,包含雍和园和龙潭湖两个地块,新纳入区域的有和平里区域、东二环区域和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域,新扩区域及周边共有重点楼宇78座。扩园后办公面积将达到570万平方米,是原来的三倍,入驻企业近3500户。

  2012年10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颁布,中关村示范区的空间扩大了。作为中关村示范区的一个分园,雍和园原有的空间调整计划也得到了推进。雍和园的空间得以扩充。

  之前,雍和园六年多的成长已经使得一批创意产业精英常驻于此,此番空间规划调整恰如与新的区域进行一次更大的嫁接,让创意家们的施展空间得以扩大。

  据悉,空间规划调整后,雍和园企业收入预计将占东城区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的30%。

  彭湘告诉记者,在新的规划当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会进一步得到落实,特别是要从战略型新兴产业中提取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雍和园将推进雍和航星科技园加速发展,帮助它积极申请中关村科学城(8.06,0.02,0.25%)的政策,加快推进航星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继续建设行诺基亚[微博]创新体验中心,全面启动 “3000、300、30”计划,培育一批骨干创新型企业,支持网秦天下等企业积极参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等。

  与此同时,雍和园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将一如既往,继续鼓励、支持、引导“胡同里的创意工厂”的发展。2013年雍和园将在新扩区域内继续培育几家特色鲜明的创意工厂,继续将旅游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集聚区结合起来,实现风貌保护、民生改善、人口疏解、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2013年雍和园将重点在楼宇经济比较发达的东直门、建国门等地区与街道办事处合作培育和认定一批市区两级的特色楼宇,把特色楼宇打造成为今后雍和园开展产业促进工作的重要支柱和抓手。

  针对园区内文化创意企业集中,对融资需求较大这一特点,新的雍和园将不断优化投融资服务平台,打造北京文化金融实验区,加快提升科技金融环境。

  除了调整园区空间、深耕特色产业之外,雍和园还在想办法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提升园区企业竞争力。不久前,“中关村雍和园硅谷高端文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揭牌仪式在美国硅谷中关村瀚海科技园举行。据了解,该基地将与位于北京银河SOHO的中美企业创新中心一同,在中、美两地形成相呼应的跨国国际高端协作孵化平台。基地还会推荐一些优秀的人才参加国家“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等评选,并享受一系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7月5日,在中美企业创新中心,中关村雍和园胡同工厂国际孵化器产业联盟正式揭牌。该联盟是由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委会指导发起,辖区各单位自愿参与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园区各孵化器之间将实现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大大提高孵化器的服务水平,促进园区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家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包括翰海留学生创业园、航星留学生创业园、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胡同创意工厂、金融机构、法律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劳务中介机构、知识产权中介等。

  雍和园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在30%以上,雍和园技工贸总收入在2012年底实现了982个亿,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但雍和园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考虑的是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考虑如何把文化作为产业链核心进行输出,数字版权如何走出去,文化产品如何国际化等。这关系到雍和园未来的发展。

  古语云:大美不言、大音希声。记者走入雍和园,遇到的人都比较低调,楼宇和胡同从表面看也不见得有多富丽堂皇,但只要进入其内,就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不一般,不管是传统之美、科技之美,还是设计之美、理念之美,都会让人陶醉其中,徜徉其间而乐不知返。

  这里,力量内蕴,不仅链接了历史和现在,也将通达一个美好的未来。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