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中国“硅谷”的乘法

日期:2013-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 ]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试图复制硅谷,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为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这就是北京。”

  有着110年历史的专业科技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不久前如是评论。

  北京,坐落着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

  这个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环抱而成的地区,自1980年办起一家IT公司后,在此后30多年的发展中,由“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变成“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再发展成“中关村科技园区”。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中关村已打破地区界限,形成“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也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中关村打好“科技牌”、“创新牌”带来的“乘法效应”。这效应是放大示范的效应,是效益翻倍的效应,更是创新融合的效应。

  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程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等一批老新创业企业家,是中关村发展的见证。

  “创业英雄”让许多立志创业的年轻人明白,在这里,只要你够有想法,你也可能像他们那样成功。

  于是乎,仅有3年历史的北京小米公司,获益于中关村“有人才有技术有资金”的环境,在创始人雷军带领下,“年收入将在几年内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创立于2011年的车库咖啡,汇聚行业资源,低门槛、低成本地开放给创业者,不但成为当下最知名的草根创业者聚集地,还引发全国跟风潮……

  成功的例子,在中关村这个聚集了创业者、投资人以及各种资源的创新型平台上,不胜枚举。

  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处长杨彦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和10年前不同,现在中关村创业者会在更短时间内迅速崭露头角,并表现出强劲的活力。

  她称,目前,中关村孵化器孵化模式创新与硅谷同步,天使投资与硅谷的差距日益缩短,政府公共服务甚至优于硅谷,初步形成了与硅谷类似的专业化分工的创业服务业态。

  她指出,一些创业服务机构还不断向京外辐射拓展,比如瀚海孵化器、厚德创新谷在美国硅谷设立海外孵化器,将创业服务辐射到全球范围,成为推动中关村源头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在世行和央行均认为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中关村的创业活跃度持续增强,创业企业逐年增加:2010年3600多家、2011年4200多家、2012年增加到4800多家,2013年前9个月诞生的企业超过3000家,即今年以来,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11家科技企业。

  难怪著名创新大师史蒂夫·布兰科在对北京访问后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我都看见过创业公司的聚集,但北京让我震惊。”

  令他震惊的真正原因,是北京的创新速度。而创新,已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会经常去硅谷找科技企业的CEO们吃饭聊天,主题当然离不开“创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今年9月底把课堂搬出中南海,到中关村“听课”,主题是“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国林表示,到2020年,中关村力争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将借鉴国际科技园区发展和管理理念,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提高中国创新区域的国际化发展整体水平。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