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不到中关村,你不知道什么叫“创客”

日期:2015-04-0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 ]

不到中关村,你不知道什么叫“创客”

    两名“创客”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W咖啡小憩,3W咖啡的投资人之一是著名的投资人徐小平。

不到中关村,你不知道什么叫“创客”

    车库咖啡的墙上贴满了招募团队的告示。

不到中关村,你不知道什么叫“创客”

    昔日熙来攘往的e世界数码商城,如今人去楼空。

不到中关村,你不知道什么叫“创客”

    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它急切地渴望拿下新技术的高地,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是新一代人的梦想,激励着整个国家再接再厉,进而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话题。     ——《中国的新革命》(2007年出版)     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李克强 2014年9月11日 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从诞生那天起,中关村就是英雄辈出之地。从段永基、柳传志到杨元庆、俞敏洪;从王志东、张朝阳到李彦宏、雷军……改革开放30年,几代精英在这里奋勇拼搏,成就中国商业史和社会史的一段传奇。

    不过,对大多数草根而言,白手起家的偶像传说只能在新闻和传记中读起。曾几何时,这些创业神话在中关村大街上几家闹哄哄电脑城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当地人曾调侃:“(外地人)都以为中关村全是高精尖,到这儿一看,街上全是板车拉(电脑)机箱。”

    但今天的中关村,已不是几年前的模样。

    这是一个让草根创业者热血沸腾的地方,充满诱惑和机会。尤其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髦旗号下,号称“创客”的创业者在创业主题咖啡馆里,点上一杯咖啡,说不定就会撞上传说中随时准备掏出百万千万资金的投资人。

    创业者们怀着万丈雄心来到这里。他们告别按部就班的生活,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即使留宿咖啡馆,靠煎饼和肉夹馍充饥,贴上“单身狗”的标签也毫不介意。

    创业者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像一场英勇的战斗。他们相信,自己天才地发现了被其他人忽视的商机,并有资格和能力去变现它的价值——有时只需要一点点运气,自己就能成为新的李彦宏、雷军。不,霸气的创业者会说,我将成为我自己……

    我们和上一代不同

    “看,创业家网刊就是黑马会办的,旁边的车库咖啡馆那边明天会有一个项目路演。”27岁的郭强带着公司里的技术人员,徜徉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一个个创业咖啡馆里,熟练地解说每一个咖啡馆的历史和近期活动。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海淀图书城的影子。只有二三楼零星几家书铺还留有图书城的些许印记。 从图书看往外看,这条长不到200米,宽只有10余米的大街上,已经入驻了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36氪、言几又、创业家、联想 之星、黑马会等2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据悉,这里已入孵创业团队达400个,其中超过60个是海归团队,有200个创业项目已获得融资。同时,开街半年多 来,这里已经举行了近500场与创业有关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创客”被这里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所吸引,期待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一块竖立在大街南门西侧的高23米、宽7米的电子液晶屏从每天上午7点开始,每隔20分钟就播放一轮创业大街上知名创业家和新创业公司的融资情况。创业者中间流传着来到这条街半个小时就融资上千万的神话。他们期待下一个幸运儿就是自己。

    郭强是一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互联网运营经理,私下里自己也在创业。他每周要来创业大街两三次,是这里的常客。来多了,他一眼就能看出不同 人的身份。“背包、盯着电脑头都不抬一下,眼睛发红疲惫的都是搞程序开发的;西装革履提公文包的中年人很可能是过来谈项目的。当然,那些左顾右盼,到处拍 照的是记者、游客。”

    在黑马会,一位中年男子端着一杯咖啡坐到记者对面,“你是搞什么创新项目的?”这位中年人充满好奇地问。记者几乎没怎么回答,接下来十多分 钟的时间都被这位中年男子所接管。从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到立顿为何能打开全球市场,聊得头头是道。最终他压低声音说,“我准备把‘互联网+’应用到茶叶市 场,改变消费者只知道茶类,不知道品牌的消费惯性。”说完,他掏出手机,让记者扫手机屏幕上的二维码,“你关注一下吧,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交流,我正准备 找几个懂新媒体传播思维的人,我们以后可以多合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13处提及“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点燃了热情的年轻人和蠢动的资本。有媒体把蜂拥进入中关村的创业者形容成19世纪美国西部的“淘金客”。

    在中关村,已经起步的创业者常常带着团队选择入驻各个科技园的孵化器,那里有月租1000块上下的工位。更多的人带着项目和野心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推开两旁那些创业咖啡馆的大门,点一杯20元上下的咖啡,等待传说中随时准备掏给你百万千万资金的投资人。

    时代变了!“以前家人总会担心创业没那么安稳,父母甚至可能会担心我是不是在工地搬砖啊。不过现在完全变了,创业成了大环境中受到认同,得到支持的那一方。”创业者覃敏说。

    一切似曾相识。《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在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关村的创业热潮:“人们不 约而同地用‘大海’来描述‘市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把经商称为‘下海’。没有谁会忘记这个激动人心的季节……他们不是辞职就是改行,不是当了董事 长,就是当了总经理,再不就是公司顾问或者个体户。按照国家人事部事后的估计,这一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商业的人超过了1000万!另 外还有大约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你可以想象,那些还没有‘忙起来’的人心里是多么躁动不安。‘眼看着别人纷纷兼职挣外快,心里着急 啊。’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生说,‘看来图书馆是坐不住了。’”

    “我们和上一代创业者不一样。”作为剑桥大学的毕业生,1987年出生的曾冠维2012年从英国归来,开始了自己的3D打印巧克力项目。他 和团队研制出了目前世界上精密程度最高的巧克力3D打印机,能把照片上的图案打在美味的巧克力上。今年情人节正式发布产品的他,主要瞄准婚恋市场。

    “首先是自身的条件。我们这代创业者不用担心因为创业暂时没有收入就活不下去。即使没有成功,也未尝没有退路。其次是商业环境,上一代人的 机会很多,或者说,只要你敢做,到处都是空白的市场。而今天传统的市场已经很饱和。你需要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理念,才可能站住脚跟。而且几乎所有的 项目都跟移动互联网有关。”

    将传统复杂的验光配镜移动化、对接摄影师与摄影需求、在移动互联网上用3D技术观赏博物馆的文物、以网络诊疗为主的移动医疗……在中关村, 创业者和投资人嘴里蹦出的名词和术语让旁观者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创新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强大动力”的美好愿望正在这片土地上慢慢实 现。

    中关村的西区革命

    从中关村大街往西到苏州街,从海淀南路往北到北四环,这块占地面积94.6公顷的正方形区域,被称作中关村西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域。野心勃勃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在这个区域的西北部,象征着中关村的未来。

    但在创业大街往东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一个旧时代正在落下帷幕。14层高的中关村e世界数码广场自今年2月10日关停休市以来,一直没有开张。

    曾经,这里是中关村繁华的代名词。海龙、鼎好、e世界,以及一街之隔的太平洋,几座数码商厦永远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一如今天的创业大街,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这是中关村车水马龙的理由。几乎全北京使用的电脑和数码产品像农贸市场上的蔬菜一样在这里快速出货。据统计,开业于1999年的海龙大 厦,连续几年的日均客流量在3万~4万人次,到2006年年底,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客流光顾过这里。

    这里也是北京骗子聚集的地方。利用信息不对等,以次充好是商场里同行的手段。用百度搜索“中关村+骗子”能显示两百多万条信息。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的蓝图中,e世界及周边区域的新定位是“中关村科技金融街区”,实现区域从零售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这里目前已经汇聚 396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支行、深交所中关村上市基地、蚂蚁云金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融360、拉卡拉等一批科技金融机 构,涵盖从初创、成长到成熟的系列创业金融支持。

    数据显示,2014年海淀区区域内企业获得股权投资案例数达358起,是2013年案例数135家的2.7倍,占全北京市融资案例数的 41.1%,占全国融资案例总数12.5%;区域获得投资金额达到409.13亿元,是2013年同期数据98.88亿元的4.1倍。

    让北京市海淀区金融办主任唐颖自豪的数据是,海淀区内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及规模数相当于深圳市相关水平,股权融资案例数及金额相当于上海。

    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说。“以往创业者四处参会、认识投资人,见缝插针地展示想法,就为获得投资;现在投资人主动找上门,一见好 项目都快速出手,唯恐错失。”天使汇几乎见证了中国创业及天使投资的成长历程。兰宁羽说,2012年,天使汇促成天使投资总额8000余万元,总计数十个 项目;2014年,天使汇促成各阶段投资总额27亿元人民币,总计项目数超过300个。

    “为什么硅谷成为大家公认的全球创新中心,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觉得与其说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不如说硅谷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说。

    创办中关村第一家民营企业的王文京甚至认为,现在中关村创业的金融环境不比硅谷差。在他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海”的年代,中关村的其 他企业都顶着“全民的”或是“集体的”保护伞。而他的用友软件在党报上被视作“资产阶级自由化经济基础”的一份子。今天,他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只要 创业者专业、有方向,坚持下去,就可以取得创新。”

    早在2009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中明确表示,“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店)、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

    当年,海龙大厦10层至16层,经营电子产品的商户逐一清退。而在2011年,一街之隔的太平洋数码广场就率先关门。

    但e世界何去何从还没有定论。曾有传言e世界将转型为金融中心,但业主方面有关负责人又对媒体表示:转作金融中心并不确定。

    3月22日的e世界业主统一经营签约处,偌大的大厅里只有负责登记的一两名工作人员在闲谈,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说,仍有很多旧业主没有办理签约登记。而由于业主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商场何日开张仍无法确定。

    旁边的鼎好电子商城也是门庭冷落。守在商城门外路边等待拉货的面包车司机们要么懒懒地睡觉,要么晒太阳闲谈。一位胖胖的师傅说:“现在这边的生意和以前比,差远啦!半天等不到一笔生意。”

    时代变化太快,路人脚步匆匆,偶尔有人小声说起刘强东以前也蹬着三轮车在这里卖鼠标。“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终结。”在中关村一代打拼工作了七年的郭强如今常去“创业大街”混,很少来这里了。

    “新方向、新定位、新发展”“统一经营”的红色标语醒目地贴在e世界的墙上。偶尔有路人透过门缝里瞅瞅空荡荡的商场。中关村作为全国知名电子产品卖场的喧闹繁华,只能在商家与客户的记忆中追寻。

    争议:创业是否嫌年轻?

    车库咖啡是创业大街上最早的一家创业咖啡馆。创始人苏菂感叹现在年轻人的创业环境实在太好。教育部出台规定允许休学创业。他大学毕业时,自己也想过练摊儿,但是当时的老师、同学们都认为他是神经病。

    在媒体上,争议最大的正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群体。曾冠维不看好没有工作经验的创业者。他曾在华为英国分公司做到不错的职位,一周可以打上 三次高尔夫。但欧洲的慢节奏生活反而激起了他创业的欲望。他说若没有之前的工作经历,自己恐怕难以平常心对待创业的成败。“至少我不急着用它来证明我的价 值。”

    作家蒋方舟干脆怀疑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她在文章里写:“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担任导师,进校园对学生进行指导——几乎可以看见投资人指向年轻人乌泱泱的头顶说‘你就是下一个马云!’的场景,每个人都澎湃,觉得说的就是自己。”

    一位80后的投资者也赞同这个逻辑:每年有200万家新成立的公司,每个团队至少需要两三个人,而全国有700多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得花钱。如果每位学生的家长拿出10万到20万,内需刺激了,经济搞活了,荷尔蒙也释放了。”

    另一位投资者则提出反对意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90后年轻人的创意正是时代所需。其他的缺陷都能在创业中慢慢弥补。不过,他也承认,没有职场经验的人群创业的成功率确实不高。俞敏洪则表示,大学生创业项目里95%都没有创新。

    从校门一步跨上创业大街的年轻人无不认为自己早已做好了准备。虽不否认可能失败,但都自称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马行禄去年在西部一座城市念完大学,原本在当地顺利拿到事业编制工作的他,听了高中同学张晖的创业计划便在老师和同学的惋惜声中,毅然奔赴中关村创业大街。有成功瘦身经历的张晖试图做出一款方便用户预约运动场馆的产品。目前,他们还没拉到第一笔投资。

    语气亢奋的张晖对这种处境表示了不满。“投资人让我们先把产品做出来再说。现在我们还缺各个体育场馆的数据。之前很多人告诉我,有好的创意就没问题。但到了这里,情况不一样。”

    “但我命中注定是要创业的。这是性格决定的。”几乎每一个年轻创业者都这样解释自己的初衷。然后,他们会滔滔不绝地给你描述他的产品对世界的意义。希望你能相信,财富只是附带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的产品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人人网对90后大学生创业者的一份调查很大程度上揭开了隐藏在这华丽外表下的秘密。调查显示,50.3%的90后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是希望发家致富,仅有6.7%的90后表示,创业是为积累实际经验,即使创业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忠告:这里淘汰率极高

    凌志军在《中国的新革命》中写道,在1990年代,中关村的公司有77%在3年内消失,有90%在5年内消失,有99%在10年内消失。据 创业大街上的创业者观察,现在的淘汰率更高,“很难找到一周前在这里工作的人。”ApplySquare CEO王刚说:“想成功你要做好特别多的事情, 但任意一处失败就可能全部失败。”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北端,一家叫“聚创”的服务机构刚刚推出他们的线上服务产品。“这个时代,idea(创意)不值钱了。重要的是团队的执 行力,CEO的管理能力,以及你涉入的领域还有没有机会。”他的助手刚刚在茶几上放下了一份计划书,告知门外有位创业者希望能见他一面。周俊拿起面前的计 划书瞄了一眼,“一会儿,我会关心他的团队。他这个热量回收的项目的未来用户是大型的住宅社区和工厂厂房。团队没有很强的政商资源很难有所突破。”

    周俊最不看好揣着一个创意就单枪匹马上门要钱的创业者。“没有志同道合的团队,意味着连创业伙伴都没有说服,怎么说服别人?”半个小时前, 他请来与创业者交流的投资人在隔壁的会客室刚刚打发走一位咨询者。这位过来碰碰运气的咨询者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计划书说想做一个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因为觉 得自己这方面很有天赋。

    留美归来的王刚曾在一天之内与3家投资人会面,对方都愿意投资。团队的大方向是在线教育。王刚相信,自己聚拢了一支深谙教育尤其是留学门道的精英团队是投资人愿意下注的重要原因。留美多年的他甚至主动安排团队的骨干去美国生孩子。

    “应该先开展一些有现金流的项目来磨合。让身边的人认同你,再搭建团队就顺理成章。”这位生于1985年的创业者显然很好利用了自己留美任教时从事项目的机会寻找志同道合者。

    但志同道合的伙伴在项目融资后分崩离析的情况也不少见。尤其是学生创业团队。按照数据统计,每三个学生创业团队就有一个会遇到股权问题。为 了优化股权,增加谈判筹码,有些投资机构会夸赞年轻的CEO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或者“未来的马云”。最终,团队里每个人的小算盘在金钱面前暴露得清清楚 楚,钱融到了,队伍却散了。

    比王刚大10岁的刘涛指出,公司财务与行政不规范,是可能让创业功败垂成的隐患之一。2012年,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在新三板上市。休息了一年后,他组建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

    这位闲暇时会一边品茗,一边在《中国哲学史》中寻找管理之道的中年人很享受二次创业游刃有余的状态。“早期创业团队一般两三个人,一个负责 产品研发、一个负责市场营销,还有一个CEO。财务和行政工作很容易有失严谨。比如,到了最后上市,要审计3年的账,一些票据根本补不回来。”刘涛还记 得,第一次创业时,公司因为管理松散,甚至丢失了员工的合同。“幸好人家没申请劳动仲裁,否则一告一个准。”如今,吸取了教训的刘涛在创业初期就招聘了专 门的财务和行政人员。

    上次的创业经验还帮助刘涛将公司可以享受的政策用到极致。“比如,我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公司达到一些资质。其中有对你知识产权的要 求。而申请专利通常要好几个月时间。如果你事到临头再申请,就只能等下一年再享受这个政策。但我们现在一步一步提前准备,都没有落下。”

    刘涛把公司放在了位于上地的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理由是这里能很快知道中关村的各项政策与咨询。“有什么信息可以跟这边的创业者互通 有无。大家背景差不多。现在国家推出了很多好政策,但创业者未必知道在哪儿去获取这些信息。”刘涛觉得这也是中关村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