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三项“小指标”透露中国经济“大信号”

日期:2015-12-22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创业企业数量猛增、新兴产业规模壮大、企业成本大幅降低,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走访时发现的三项“小指标”。

   12月21日电创业企业数量猛增、新兴产业规模壮大、企业成本大幅降低,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走访时发现的三项“小指标”。然而,这三项“小指标”却折射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动能、结构与活力,透露出经济发展的“大信号”。

  指标一:日均孵化4.9家创业团队

  在北京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的互联网金融大厦里,“金领大叔”叶大清正忙碌着迎接年底业务高峰。他创办的“融360”仅用四年时间,便跻身10亿美元市值之列。融360更是被国际媒体评为中国最佳创新公司。

  和叶大清一样,创新驱动、高成长性、连续创业的故事在中关村比比皆是。

  开街一年半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被创业者誉为“互联网创业地标”。最新数据显示,街区整理盘活空间3万余平方米中,有40多家专业创业服务机 构。仅2015年,街区入驻投资机构2200多家,创业大街孵化创业团队共计1791家,日均孵化4.9家,近400家创业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约20 亿元。

  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的新活力。以创业大街所在的海淀区为例,伴随创业公司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海淀实现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3.9%,成为北京个税占比最高地区。

  “数据只能说明经济活力的一部分。”多位创业导师坦言,创业路本身就是高风险,并不好走。然而,“双创”调动起深埋在每个青年人心中的热情与激情,成为经济社会动力因子,给经济带来持续的活力。

  指标二:600家大数据企业、3万亿元产业集群

  中关村创业企业龙信数据董事长李钰正带领数据工程师团队,用大数据方式帮助政府实现传统方式难以完成的治理:龙信数据与相关部门联手,汇总政府 数据,加之数据挖掘,发现国内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让市场主体数量增加,更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社会总成本持续下降等等,其中仅人员成本就下降近40%。

  李钰说,这便是大数据支撑产业发展、精准治理的典型例证。

  记者发现,在中关村,和李钰一样的“数据科学家”团队正在快速壮大。例如,京东、小米、联想等互联网企业变身数据沉淀平台,滴滴、拉卡拉、今日头条等成为数据创新企业,用友网络、东土科技、乐视网等成为数据应用平台……与大数据相关的企业已达300多家。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说,到2020年中关村将集聚600家大数据创新企业,培育6000家具有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企业,带动形成3万亿产业规模和完整产业链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岗位、新机遇。易观智库分析认为,2015年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而更多的大数据动能与价值仍未被挖掘。

 指标三:改革举措为企业节约成本逾9000万元

  全国首个“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中心”日前在中关村北部区域正式落成。

  生物医药科研人员以往面对的“东奔西走”“费时费力”进口手续,将变为“一站式”全解决。改革使得创新的效率得到保障。

  实际上,不断突破“不可能”的大胆改革措施也成为中国科技创新“试验田”中关村成长的关键保障。仅中关村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改革等举措,一年间便为企业累计节约财务成本约9025万元。

  改革创新正成为中关村创新企业、创业群体壮大的重要支撑。在改革举措激发下,今年前10个月,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3%,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8.8%,收入总额已突破2.8万亿元,创新驱动效应持续显现。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