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在学府“龙脊”带上打造哈尔滨的“硅谷”和“中关村”

日期:2016-02-02  来源:中国科技网
[字体: ]

[导读] 据刘国超介绍,顺着哈尔滨南岗区东西大直街地下的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延伸开来,黑龙江省一些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都分布在这里,从东大直街、西大直街、学府路一直延伸到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云谷”。

在学府“龙脊”带上打造哈尔滨的“硅谷”和“中关村”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刘国超。

“在哈尔滨地铁沿线、近20公里的哈尔滨南岗区大直街狭长地带上,分布着黑龙江省大量的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要素,我建议远效硅 谷、近学中关村,辟建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核心的大直街高科技自主创新带。”在1月31日结束的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黑龙江省人大代 表、哈尔滨市侨联主席刘国超提出建议。

据刘国超介绍,顺着哈尔滨南岗区东西大直街地下的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延伸开来,黑龙江省一些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都分布 在这里,从东大直街、西大直街、学府路一直延伸到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云谷”:这条“大直创新带”上吸引、留住和集聚了黑龙江省80%以上的创新主体 ――高科技人才。这个区域有哈工大、哈工程等20余所大学,在校大学生约25万人,有两院院士33人,博士生导师1142人,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9 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61个,科技人员11万人。

可以说,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核心区域的南岗区大直街是中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仿佛一条坚挺的“龙脊”盘踞在哈尔滨这座北国要阵。当年的硅谷 就是倚仗着一条类似的公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硅谷工作过的刘国超因此建议,辟建以哈工大为核心的大直街高科技自主创新带,提供人文理念软环境熏陶和政策 立法硬环境保护,为黑龙江科技资源主体提供创新创业的载体,发挥“开放创新、要素聚合、人才高地、创业引领、成果转化”的功能。

刘国超建议设立“哈尔滨大直街高科技创新带管理委员会”, 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组建“哈尔滨大直街高科技创新带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创新网络和孵化器建设及对创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主体。自愿进驻并纳入“大 直创新带”管理范围的高科技企业不设门槛注册限制,企业规模限大容小,不以收入和利润为考核指标。不做规模化投入,不搞园区式开发,不建生产性厂房,不与 已经在松北建成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争分资源,完成孵化和创业阶段的企业“成型”后进入高开区和经开区。

“创业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我们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刘国超认为正是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才孕育出了无数的科技巨贾。任何成功都是从失败走来的,宽 容失败的氛围可以激发创造活力、激活创业激情。“或许现在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就是未来的中国版扎克伯格”刘国超提出,“大直街创新带”就是以产品研 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和大众创业为重点,突出自主创新,重点打造适合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软环境还要打破区域性限制,让加速器、服务器(中介机 构)聚集在一起。”刘国超建议,改造、整合或置换东、西大直街和学府路周边楼宇资源,建成百座创业创新企业孵化器、服务器、加速器和创客空间。

“大直街创新带上的创新主体还要通过政策约束保护形成‘硬环境’。”刘国超建议学习中关村先进经验,同步制订地方性法规――“哈尔滨大直街科技创新带管理条例”,对发展目标、体制机制、创业投资、人才引进、知识产权、政府行为等要素配置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

大直街这条“龙脊”是黑龙江科技资源的“聚宝盆”。刘国超建议政府投入适当资金建设创新网络,整合科技信息平台,完善孵化器功能、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协作服务、人才引进及培训制度、投融资体系、中介服务等要素资源,形成和谐、创新、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