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

日期:2016-04-08  来源:大公网
[字体: ]

大公网2014年4月14日报道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指示要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合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正在积极探索以京津冀为核心、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谋划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目前,在中关村的努力牵引下,已呈现出高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加速聚集,对外辐射带动能力加速提升的两大态势。 

  “创新驱动”是区域合作的特点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在日前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于整个中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驱动。而中关村要以自身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中起到独特的“基石”作用,以引领中国产业进入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地位。

  中关村创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从市场机制看,近些年来企业的主体地位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有合作关系的达1000家以上,设立分支机构的269家,占在京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关村企业总数(1674家)的15.7%;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关村企业有159家,占在京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关村企业总数的9.5%。

  同时,中关村的高校院所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技平台搭建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也十分活跃。清华大学与河北共建清华发展研究院,先后成立了智能交通试验研究中心、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中心、德基资源循环利用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所和航天航空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大学与天津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170余个,累计合同金额3200余万元,与河北省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160余个,累计合同金额3910余万元。中科院北京分院与天津市科委、滨海高新区共建天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与唐山市政府共建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围绕节能减排、新材料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等重点行业,推动30多个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中关村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新型产业组织在津冀地区建设分园和孵化机构,为提升当地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中关村科技中介机构利用业界影响力,整合中关村创新资源,服务京津冀地区企业。例如,中国技术交易所承接天津药物研究院完成了2个生物医药技术转让项目,成交额达5800万元;今年以来,在天津承接专利竞价交易39项,成交21件。

  政府引导下的多层次创新合作

  据介绍,近年来在京津冀三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化整体合作框架下,中关村还十分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与政府引导作用的结合效益,从需求出发推动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合作,起到了创新驱动和辐射带动作用。

  2011年以来,中关村与河北廊坊市、承德市、唐山市、保定市政府,天津滨海新区、宝坻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其中承德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一期建设已经启动,取得显著效果;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规划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2014年启动基础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空间、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2年起,中关村管委会通过网络调查和入企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示范区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7025家企业京外合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便针对性服务和定向引导。同时,围绕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新型孵化服务机构等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在政策制定、服务对接等方面做好服务,发挥其熟悉产业资源、行业要素、企业情况的优势,引导其参与和推动京津冀创新合作进程,现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的创新合作格局。

  将从六个方面入手实施

  ——健全京津冀创新合作推进机制。将探索建立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协调机制,做好创新合作的顶层设计。参照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的模式,设立由京津冀三地代表性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参与的区域合作顾问议事机构。

  ——编制京津冀创新合作中关村实施方案。将开展中关村企业区域辐射情况及需求调研及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与合作需求调研,编制《京津冀创新合作中关村实施方案》,作为中关村参与京津冀创新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落实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

  ——在环境治理、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有所作为。针对河北唐山、沧州、石家庄、天津南港区等传统工业密集区域,开展集成化、定制化服务,形成行业性、系统性技术改造与节能服务解决方案。引导中关村企业面向津冀制造业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津冀装备工业、钢铁、石化、纺织、食品加工业等传统制造业的推广应用。

  ——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加强与重点合作区域的对接,率先启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把区域创新合作不断推向深入。同时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京唐秦、京保石、京廊津塘三大交通干线周边的落地转化,打造“大数据走廊”、“现代装备制造业走廊”等一批区域共同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批百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推动多方资源集成。将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三省市配共同发起设立“京津冀创新合作专项资金”及分领域的子基金,加强对三地各类创新资源的引导,支持京津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科技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合作。

  ——加强创新合作政策研究。争取国家及相关部委的支持,将中关村实施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至津冀合作区域,调动中关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参与区域合作的积极性。

  承德市:打造京津冀四个战略高地

  河北省承德市市长赵风楼在中关村日前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透露:“早在两年前承德市就与中关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已为承德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带来了新理念、新活力。”

  据了解,2012年与中关村签署了战略性协议后,承德市在北京设立了招商处,建立了中关村企业家赴承德培训机制。2013年在中关村举办了园区招商会,项目是36个,共投资400多亿。

  赵风楼具体介绍了承德市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计划打造四个战略高地的情况:

  一是打造京津绿色生态屏障。目前,承德市森林覆盖率55.8%,其中 6000万亩土地,3000多万亩树木,还有2800多万亩草地,整个森林加草原覆盖率占95%以上,所以承德第一竞争力是生态资源。此外,承德一年产生的水是37.6亿,给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潘家口水库提供了水源。

  二是打造承接功能疏散先行区。北京的会议、展览比较多,特别是夏季有很多会议可以在承德举办。再有是养老基地,因而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博物馆等一些资源的引进工作,逐步建设京津高端医疗教育养老基地。

  三是打造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聚集区。承德高铁于是2014年3月开工建设,建成后承德到北京坐高铁约40多分钟。所以已在高铁站附近开工建设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包括中关村承德创新创业大厦。

  四是打造承接首都高端人口外迁的首选地。承德与北京地源相近,人源相亲,北京市民到周边旅游每年都以20%多的速度增长。因而承德市的定位是生态宜居、宜业。承德要做到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把承德建设成为北京高端人才夏季避暑、冬季躲雾的首选地。

  天津市:积极谱写“双城记”

  天津市滨海高新区副主任夏新在日前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表示:天津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将本着“四个立足”的理念开展工作,即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

  据介绍,天津在人才方面有较强优势。目前天津各类人才的总量是200多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7万,两院院士有37人,享受政府课题专家有4164人。同时天津还有产业优势,滨海新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研发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在八大支柱产业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门类非常齐全,可以说这是在今后制造业提升、产业改造,包括信息产业的发展,创新与产业互动很好的契合点。

  从2013年开始,京津两市就开始积极谱写“双城记”,天津也在交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对接和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天津市宝坻区共同建设的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了新城的五个规划,即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低碳绿色规划、投入产出规划和开发模式规划。

  夏新说,京津联动发展特别是纳入中关村的创新资源,一定能够实现收益更大化的成效。作为滨海高新区,在京津联动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承担京津合作示范区的区域开发点,从2012年底开始结合天津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已把京津合作示范区纳入到天津未来科技城的建设之中。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