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创新之花绽放中关村

日期:2017-01-11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字体: ]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关村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2016年10 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32463.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高于2015年同期4.1个百分点;实现技术收入4596.7亿元,同比 增长19.4%,对总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8.2%;超三成中关村企业前十月科技研发强度超过10%……

科技创新在哪里繁荣,发展动能就在哪里汇聚。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落地,众创空间、产业联盟等新模式、新业态争相涌 现。创新为新常态下的新经济注入转型升级的力量,如今的中关村,已从政策、环境、模式等多个方面,为科技创新铺就一条平稳高效的“快速通道”。

    顶配版“程序猿”的世界

如果绘制一份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流入的热力图,颜色越深,代表这个区域吸引的人才越多。那么人们会发现,北京就是一片颜色很深的区域。以中关村为核心,北京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来到这里实现梦想。

这里是中关村。这里的人们幽默地称呼自己是“攻城狮”——狮子的狮、“程序猿”——猿猴的猿。不过在这里,最受尊重的既不是狮子,也不是猿猴,而是“牛”,“技术大牛”的牛。

地平线公司联合创始人兼算法副总裁黄畅就是这样一位“牛人”:清华的本硕博、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后,拥有多项国际专利。说一件小事,我们现在用手机拍照,常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准确识别人脸的绿色框框,这叫做人脸检测技术,就是黄畅开发的。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是目前中关村最火的话题,也是地平线公司正在做的事。创始人余凯曾说,“我们的人才是一般创业公司不具备的。”的确,除了黄畅, 他们还有罗恒,罗恒的老师是被誉为人工智能三巨头之一的约书亚·本吉奥,还有杨铭,曾是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成员之一,还有一位联合创始人 方懿,曾经是诺基亚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

如今,在中关村,人才、技术和资本形成了新的“三架马车”。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揭示了这里的核心优势,那就是“时代+土壤”=更容易成功。

人才、技术的聚集,带动了资本的聚集,促进了创新创业的活跃;而当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又形成了新的磁场,吸引着更多的人才。如今,中关村地区 中央“千人计划”入选人数为1188人,占全国总数的20%。中关村海归创业人才超过3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8000家,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数量 最多的地区。

    机器如何去看懂这个世界

曾经有人认为,硅谷可以做原创技术也就是0到1,而中国只适合做商业模式复制,也就是1到N。事实证明,这一观点站不住脚。越来越多的中关村企业在做核心技术的创新,它们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创业项目非常丰富。

前些年,公安机关在抓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需要调阅大量的监控视频,民警们彻夜不眠一帧一帧地看。而今天,同样的工作只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时间。而这就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互联网、金融、商业到安防等领域。人脸识别能精确到什么程度?商汤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杨帆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商汤机器认错的概率,相当于一个7位的数字密码你随便输,蒙中的概率。”

商汤科技,是中关村里一家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清华科技园,神奇的“刷脸”的技术就孕育于此。

商汤科技的人脸布控系统抓拍的速度是0.1秒,非常非常快速,可用于疑犯追凶、找人、寻人。所谓人脸识别,就是将人的脸部信息输入海量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最快的速度精准确定要找的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用一句话作了概括:机器如何能够去看懂这个世界。

近三十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发展,国外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放异彩,中国的人工智能也开始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崭露头角。商汤科技在2015、2016年ImageNet计算机视觉挑战赛中,获得世界冠军。

包括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在内的许多华人科技人才都曾供职于像微软这样实力雄厚的科技集团,然而在供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他们选择回国创业。

拳拳赤子心,再加上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正是海归潮涌中关村的秘密。正如回国创办商汤科技的杨帆所言,有人说中国就是copycat,就是美 国做什么,我们把模式复制过来。不光是我,包括我们团队的很多人,其实是不能够认同这个观点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一些中国自己的企业,把这些最优秀的科研 成果,真正地在中国市场上快速落地,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生活的改变。

  安检,谁敢跟我藏猫猫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北京中关村向周边辐射带动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科技企业,加速京外布局,助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在吞吐量排名世界第四的天津港,中关村一家公司的安检设备,每小时可以给上千辆集装厢货车拍出透视照片。

每天,一辆辆集装箱货车载着货物,在天津港依次通过安检。同方威视现场工程师李鹏举笑着说,虽然自己没有“火眼金睛”,可是利用辐射成像技术的安检设备却相当于一双锐利的“透视眼”,通过它就能查找到每一丝风险。安检设备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给集装箱拍一个透视的照片。

为天津港提供安检设备的公司是一家来自中关村的企业——同方威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有点陌生。然而实际上,我们坐地铁、乘飞机、听演唱会、包括参加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基本上处处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是现场工程师李鹏举工作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他感触深刻的是检测效率越来越高,以往需要排队通过的大货车,现在几乎再也看不到它们排成长龙了。最早的设备大概1小时最多20个车的机检量,到现在1小时能达到上千台的机检量。

同方威视其实是一家脱胎于清华大学的企业。企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把清华大学当时研究的安检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产品,而安检设备投入市场后发现了 大量的现实需求,企业又将这种需求反馈给学校的实验室。现在,同方威视最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叫作毫米波人体安全检查系统。在业界,这又是一项 颠覆性的技术。比如说,今后在机场过安检时,我们可能不再需要那种人工接触式检查了,安检门能自动识别人身上是否携带了危险品和违禁品。

在顶尖人才和团队的推动下,中关村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中关村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神奇的石墨烯会改变世界吗?

本月初,中国航发航材院宣布,成功研发出新型石墨烯锂离子电池。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拥有国内更集中的石墨烯研发资源。今年年初,100多家单位在京联合成立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预计到2017年底,年产值将实现20亿元。

事实上,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它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因为没有缺陷的石墨烯是完美的,它的性能可以达到最薄、最硬、最导热、最导电。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了石墨烯,并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奖。

在我国,石墨烯研究从零起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公认的一流的研究平台就在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的一家企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王旭东团队经过10 多年自主研发,在石墨烯应用领域形成了40多种新材料产品,如超轻防弹衣、石墨烯隐身材料、飞机零部件、动力电池等。目前已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 质、低成本、易分散、层数可控、比表面积大的石墨烯纳米片全套制备技术,并成功开发百余种石墨烯材料。

依靠这些突破,中国虽非首个石墨烯研发国家,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石墨烯隐身材料、防弹材料、增强金属材料、石墨烯铝导线等应用概念,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谈到最开始对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王旭东笑着表示,石墨烯怎么应用?在最开始就出现过难点,当时全世界都没有技术路线图,必须做创新,因为没有可以仿 的。在我们还不知道科研怎么做的时候,先在管理体系上做了一个创新。院里选了一批34岁以下的博士,先做了一个虚拟的石墨烯中心,把大家组织在一起进行讨 论,规避了以往那种科研的论证体制。以往你需要论证这个事可行,然而这里面其实是有悖论的,因为创新的就未必可行,可行的一定是别人证明过的。所以我们突 破这个体制,不需要你论证,只要你说出合理性,院里就给你拨钱,支持你研究。

灵活的科研创新机制,使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每年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加速研究,研究方向也从原来的不到10个,发展到目前40多个。

 

 

中关村发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实施“1+6”“新四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赋予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布局一批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国际前沿技术创新成果。

今天,在这片全国科教智力资源密集的地方,创新创意迸发,创新活力喷涌。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纳米材料到集成电路,从人工智能到节能环保,一批批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成果将在中关村不断绽放……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