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北京与德州开启协同发展新模式 中关村e谷落户齐鲁高新区

日期:2017-07-21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在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落成的“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

  

  近日,北京中关村海淀园与山东德州市合作的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以下简称中关村e谷)正式挂牌,落户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关村e谷是北京市中关村海淀园在全国设立的首批四家分园之一,也是山东省的省级重点项目、山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这里投资10亿元建设了中关村e谷孵化器、齐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是德州市承接京津冀企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北京“智库”

  布局“两轴三点、一带一环”

  走进德州市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周边大河、林海、湿地、温泉、沙湖资源丰富,环境优雅,现代化的厂房、时尚的建筑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绿色大地上。两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两个省级科技孵化器高高屹立在园区,中关村e谷建筑群矗立在开发区中心位置,充满了勃勃生机。

  中关村e谷落户开发区,将为加速德州深度对接京津冀,在做好京津产业承接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方面,大显身手。

  据介绍,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来自北京等地的高端“智库”。开发区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长城战略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园区规划和承载平台的搭建,确立了“两轴三点、一带一环、板块互动”的空间布局,为产业发展理清了框架。

  “两轴三点”规划依托国道309和科技路为轴线,打造三个公共服务节点,聚集片区的商务办公、会议接待、文化娱乐、商业休闲等主要公共性服务职能。“一带一环”规划,沿六六河两侧打造片区内部主要景观带,按照片区生态网络和慢行系统的构建,打造环形绿地。

  开发区还规划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人才港”,建设了创业咖啡、人才公寓等,并开通了自助税票机和县域班车,活跃创业环境。

  创新招商

  引进一个集聚一群带活一片

  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主要服务京津冀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京津冀科技孵化器、创业SOHO、总部园区等。重点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生物医学五大产业。目前,开发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0余家。

  依托挂职招商、产业链招商、驻京企业内生外联、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业四大招商模式,形成“项目群”、“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化程度。

  面向北京中关村的智能技术等产业进行集中招商推介,集中承接优势项目。以美国硅谷科创中心、青岛海尔海创汇、中关村e谷孵化器、齐鲁驿淘电商园为载体,采取委托专业机构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产生了“引进一个、集聚一群、带活一片”的“裂变效应”。

  奖励扶持

  支持京津科技成果转化

  齐河县积极打造科技人才聚集优势,出台了“齐河县高新技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百人工程’推进协同发展示范县建设的意见”,对落户园区的高端企业、人才给予奖励扶持,并成功发行了15亿元的城投债,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是山东省首支双创孵化专项债券;设立了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中关村e谷、海尔海创汇等专业投融资机构合作,联合设立了2亿元的创投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每年列支3000-5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与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并争取了省市各类奖补资金500万元,与企业分享政策红利。

  以此为基础,该科技园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并培育院士工作站两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家,先后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目前已培育科技成果70余项。

  马上就访

  德州市委书记:

  加快动能转换

  深度对接京津冀

  “德州是北京的南大门,高铁到北京仅需一小时;又是山东的北大门,开车到省会城市济南也仅需一小时;距离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直线距离只有160公里,驱车也就一小时。” 日前,山东德州市委书记陈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一连说出三个“一小时”。他说:“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发挥好京津南部‘一区四基地’作用。”

  在中央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德州成为山东唯一入选城市,定位为“京津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输送基地”。

  “德州下一步如何抓住机遇,深度对接京津冀,建设好京津南部‘一区四基地’?”面对记者提问,陈勇回答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须首先把传统产业、实体经济作为我们的主战场。传统产业在我们整个经济总量当中占了70%以上。完全可以通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管理来改造升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他说,目前,德州正在通过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入京津冀朋友圈。

  德州市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动车制造基地,有电动车企业15家,年生产规模近30万辆。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德州注重建链、强链、补链,逐渐形成产业配套优势。德州市相继与北汽、奇瑞等公司联手研发、生产高速电动车。不仅带来了人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拓展了德州电动车企业的发展机遇。

  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国家对德州的定位。目前,德州市投资一亿元打造的8万平方米的国内最大单体“智慧农业大棚”即将交付使用。未来两年,德州还要建这样的大棚建30个,全面实现农业智慧化,为京津冀输送绿色农产品。

  环保、节能、降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内容。

  去年,德州生态科技城被确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承接平台。目前,生态科技城内正在建设的太阳能小镇,将于明年成为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主会场,以此为契机,德州将汇聚起世界太阳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发人才,“太阳城”德州也将注入发展新动能,发展太阳能企业,服务京津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