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台报道(北京新闻):从代理电子产品闻名一时的电子一条街,到今天自主创新的基地,中关村实现了“贸工技”到“技工贸”跨越,并朝向全球新兴的创新中心迈进。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半年后,迅猛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万家、40万从业人员,其中有一半都集中在北京中关村这块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23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冯军,在“南巡讲话”发表的同年,怀揣着仅有的230块钱和创业的梦想,来到“电子一条街”注册了一个只有2平方米的柜台。由“五块钱”的利润起步,从机箱到键盘、再到移动存储产品,“爱国者”品牌不断壮大,“中国制造”日渐被“中国创造”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技术与产品在中关村诞生。进入新世纪的中关村,不仅有冯军,还有李彦宏、邓中翰等一批创业者借助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快速实现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梦想,百度、中星微成为了中关村新的神话。
每4.8分钟诞生一家企业,每3.6天就有一家企业跻身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行列,中关村——名副其实的“中国硅谷”,2007年海淀科技园实现总收入4077.4亿元,超过了1988年到2000年13年创造的产值总和。预计2015年,园区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将达到200家,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000家,园区总收入将突破1万亿,成为全球新兴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