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园区 > 正文

三方合作 中关村加快国际化步伐

日期:2008-12-08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本报记者杨文利报道
   
    12月1日,世界科技园协会(IASP)惟一的海外办事机构——世界科技园协会北京办公室正式落户清华科技园。同时,世界科技园协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签署了战略性框架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和清华科技园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园区已跻身世界科技园之林,致力于与世界科技园及科技型企业之间平等互惠互利、共商创新发展的开始。
   
    三方合作新模式
   
    据介绍,世界科技园协会成立于1984年,总部设在西班牙,目前拥有357个会员,涉及71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入园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目前园区企业总数16000余家,经济总量在我国54个国家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清华科技园是我国规模最大、运行最好的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世界科技园协会亚太分会的主席单位。
   
    专家认为,此次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清华科技园和世界科技园协会的三方合作,建立在世界科技园协会全球会员资源、海淀园丰富的科技企业资源以及清华科技园的创新资源基础上,创建了世界科技园区与中国科技园区有效联络的新模式,将为我国高新区转型及其国际化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按照海淀园与世界科技园协会签署的协议,双方将本着友好、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的原则,拟就推进未来科技园区网络化发展,依托世界科技园协会以及海淀园于2007年9开通的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服务的新型网络平台——ibridge开展广泛合作,为促进全球科技园区高层、专业对话,开展调研、合作、研究、论坛等活动,就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产业规划、区域关系、产学研合作等问题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还就双方推介方式进行了规定,如海淀园可利用ibridge平台及多种渠道推介世界科技园协会的活动,支持世界科技园协会北京办公室落户清华科技园等活动;世界科技园协会也将在其会员中宣传和传播ibridge平台。
   
    一个合作共赢的桥梁
   
    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为此次三方签约合作发来贺信。他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清华科技园率先同世界科技园协会开展全球科技园区网络化发展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行动,它在全世界科技园区和北京的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合作的桥梁,希望三方合作共赢,为北京和世界科技园区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世界科技园协会总干事路易斯出席落户仪式并表示,作为全球惟一的以科技园区为会员的国际性行业协会,世界科技园协会将全球惟一的海外办事机构正式在清华科技园设立,就是要建立一个世界科技园区与中国科技园区密切联络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更多地向中国传递世界科技园协会在全球的活动和信息,协调中国科技园区与世界同行间的联络和交流。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修小平认为,此次三方合作搭建了良好的中外科技园区交流平台,要大力支持和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科技园区的运行和管理水平,推动中国自主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助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表示,希望通过这种三方合作的模式,为海淀园企业国际化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服务,为海淀园的国际化服务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启迪股份高级副总裁陈鸿波被任命为世界科技园协会北京办公室主任。他介绍,办公室将主要从事世界科技园协会总部网站在中国的落地工作,通过建立与中国科技园区的有效联络途径,协调中国科技园区和世界科技园协会之间的联络和交流方面等工作。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