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张舵)北京海淀区统计局和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关村海淀园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整个园区的国际化进程呈现不断加快趋势。
在日前举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2008年国际合作发展报告会”上,海淀区统计局和海淀园管委会联合发布的 《海淀园企业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报告显示,海淀园企业的国际化综合指数平均为96.35%,海淀园的企业已经具有一定技术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国际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储备,同时海淀园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能力方面和利用外资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
海淀区统计局的马文涛在报告会上说,评价结果还反映出在各行业之间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差不大,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特别是海淀区的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在园区内是相对较高的,主要反映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融资能力较强。在行业内部企业与该行业里面的国际化领先企业都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反映在市场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国际竞争力方面。
据悉,课题报告研究涉及从2003年一直经营到2006年经营状况良好的4963家海淀园企业。报告主要从国际化层次、技术国际竞争力、市场国际竞争力和资金运营国际竞争力四方面对园区的企业国际化进行评价,构造了企业国际化指数。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处处长张秀英说,海淀园早在2003年就提出搭建一个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之后在全国54个高新区中第一家开展试点,设立“中小型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这笔资金从2006年开始,每年由政府出资500万元,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年,对拓宽企业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合作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课题报告的评价结果还显示,海淀园区的投资环境较好,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比较充足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方面支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这些优势将进一步加快园区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