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呈现为“中”字型,大气周正,代表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领发展”的理念;飞扬灵动的三道蓝色曲线代表了集团三大主营业务,寓意着人才、技术、资本三大创新创业要素的高端聚集;红黄曲线凌空而来,昭示着矢志成为自主创新体系的崭新要素,凸显了自主创新体系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的战略定位——这是4月13日中关村发展集团对外发布的集团新标识。
传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图形的背后,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两年来的卓越探索与实践。
当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以“投保贷”、“政企投”的方式最新签约投资23家企业,投资总额1.4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1.14亿元,预计被投资企业3年后产值将达65.82亿元;与两家银行签约新一轮合作计划,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北京中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产业投资促进主体联动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整合市、区两级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重组中关村“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中关村发展集团注册资本金102.2亿元,现有下属控股子公司12家,总资产580亿元,净资产120亿元。
自2011年10月中央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力度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迅速行动,拿出5000万元自有资金作为投资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并制定了投资策略,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融资难探路。
4月13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未名兴旺、凡达讯等10家小微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通过“投保贷”联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次投资的小微企业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早期项目,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企业团队有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中关村发展集团对这些小微企业的投资带动了中海投资、日本三井公司、北京银行等机构以及相关区县引导基金的资金支持,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融资难,而且为企业长期融资打下了良好的信用基础。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介绍说,与以往中关村发展集团与企业单独签约不同,海淀区、昌平区政府也加入了此次与中关村北部产业带企业签约的行列,这意味着这些企业不仅能获得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投资支持,而且将得到当地政府的落地以及其他配套支持。这种“政企投”联动模式的创新意义在于,企业不再需要为落地的事情一一找政府部门协商,而政府也不再需要为招商与企业一一谈判,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其中起到了“桥梁”和“通道”的作用,为企业联通政府资源、为政府寻找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了中关村示范区市场化大平台的作用,促进了项目集群落地,有效加快了项目落地周期。
携手银行创新科技金融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之初便与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授信600亿元。与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航投资等中央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中国建筑增资3亿元作为集团战略投资者。发行专项用于中关村人才公租房建设的私募债和支持子公司的企业集合债,首期9亿元私募债已成功发行。同时,积极推进设立租赁公司和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参与设立中关村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在此基础上,4月13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签订合作协议,为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融资100亿元,资金将直接拨付给中关村发展集团下属园区开发建设子公司,定向用于园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中关村示范区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快了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进程。
“从全球租赁公司情况看,创投租赁已成为境外融资租赁机构的主流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部分设备租赁费用由承租企业用股权代偿,租赁余值也转变为承租企业股权,具有‘创投+租赁’的业务运营特点,便于解决融资租赁公司余值管理难的现实困难。”于军介绍说,与银行项目贷款比较,融资租赁业务在利率及还款安排等方面更为灵活。
4月13日,中关村发展集团还与北京农商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北京中关村创投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2亿元,围绕中关村示范区主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租赁”一条龙服务。
全方位推进园区建设
在4月13日签约仪式上揭牌的北京中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有限公司由中关村发展集团和中国建筑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主要承担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新扩区域(生命园三期)的开发建设、产业促进、区域管理和科技服务。
于军介绍说,该公司的设立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以来,搭建央地合作平台所取得的实质成果,将从中央和北京市两个层面优化整合和配置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的开发建设,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打造成汇集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和生产性服务机构,各类产业要素和谐发展的新型科技综合体,为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出新贡献。
据了解,在园区发展方面,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以来,强化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市、区资源整合,打造园区建设统筹平台,搭建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的强有力的市场化实施和服务平台,统筹中关村示范区各园区建设资源,促进各园区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承载能力。通过对园区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协调与管理,提升园区规划建设水平,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环境,不断增强园区建设、产业促进和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目前的重点是在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建设国防科学城,对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进行控规调整和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指导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石景山园、电子城等园区的载体建设。
数据显示,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两年来,通过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园区建设“三驾马车”,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实现项目储备604个、投资和服务落地项目156个、投资合同金额18.84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11亿元,项目达产后实现产值106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