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中关村]海淀园:吹响国际化集结号

日期:2013-01-09  来源:《中关村》
[字体: ]

  

  “‘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得实惠、品牌回馈全社会’,这是海淀园一直坚守的信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国际化、全球化和品牌化关注,我们认为这也是组织园区内企业进行国际化实训的契机。”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实训班”,他们给自己的团队命名为:“五湖四海队”、“四八达队”、“LIFE队”、“极光队”、“蓝海之梦队”;他们的口号也别具特色:“五湖四海,科技兴农”、“科技改变未来,信息联通世界”、“健康生命,生命健康”、“站在世界最前沿”、“碧水蓝天,美丽家园”;他们在一起互为学长、互为教练、互为启发,通过实战案例逐步了解和熟悉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他们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方法共用、资源共享,增长国际化常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作用,以发掘和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化能力和实战经验的企业和企业家,逐步形成中关村国际化军团。

  他们来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这是从海淀园十百千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和重点企业中遴选出来的30名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负责国际化业务。这个班的名称也与此紧密相关:“海淀园首批国际化人才实训班”。

  修路搭桥:

  助力企业“走出去”

  “‘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得实惠、品牌回馈全社会’,这是海淀园一直坚守的信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国际化、全球化和品牌化关注,我们认为这也是组织园区内企业进行国际化实训的契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张秀英表示,“海淀园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2012年12月11日,“海淀园首批国际化人才实训班”正式开班,这也是继11月7日成功举办第一期之后,海淀园再一次组织企业进行的集中培训。实训班采用“3+3模式”,即3天集中授课加3个月实战案例剖析,目前实训班的第一批学员已完成集中授课,进入实战案例剖析阶段,众多企业共同分享各组代表企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次实训班与别的培训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不照本宣科,而是围绕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进而找到解决方案。”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副院长张国庆说,这也是“是在企业正面临众多国际化难题无法解决之际的及时雨,是中关村海淀园企业国际化联合作战集团军的集结。”

  据了解,“海淀园国际化人才实训班”纳入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学员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并由海淀园管委会和学院共同设立项目管理小组,学院负责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和进行学员管理。学员培训期间的有关培训费、住宿费、餐饮费全部由海淀园负责。这个实训班的最终目的除了培养国际化人才,协助企业制定“走出去”战略,最后还将形成海淀园企业国际化实用手册,建立并激活海淀园管委会和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与企业国际化人才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

  “企业的国际化,‘人’是决定因素。”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刚在授课中表示,目前许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缺乏足够数量、优秀适用的国际化人才,有些企业在国外建有办事处,但一个国际部门没有几个人既懂外语、法律,又懂财务。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实现“未战而庙算胜”。“中石油为了在俄罗斯、东亚开发,早早派了大量的人到俄罗斯学习俄语。”赵刚举例,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聘请国外投行为其进行专业咨询,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国际化人才。

  创新先行:

  聚集人才发力“国际化”

  海淀园的国际化实践,无论是从制定政策还是组织培训、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以创新的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业务。

  “我希望经常参加此类‘国际化’的专题培训班。我们从专家的讲解中才了解到,其实有许多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只是双方没有沟通渠道。” 实训班学员、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国际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段海光说,培训教学中大量的具体实例也指导企业如何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实训班是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通过两期班的课程安排,已经涉及到了商务部、科技部、商务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园管委会、北京市科委等有关企业国际化的领导出席培训班,或者来授课,或者来参会。同时培训班将学员的基本情况都做了学员手册,让学员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两期班已经有60名学员全程参加了培训,覆盖了54家企业,其中约有一半是上市公司,包括瑞友科技、慧聪网、中国技术交易中心、中视科华、神州泰岳、大北农、博彦科技、碧水源、嘉博文、雷力科技等非常有代表性的海淀园企业的高管。通过培训班级的建立和班委自治管理模式,促使这一批高层次人才能够有效聚集,相互之间紧密交往,特别是通过后期的集中项目点评,促使班级形成一个能够持续活动的集体。

  各级政府都希望通过政策或政府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的国际化,但是如何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政策,仅凭政策研究是很难符合企业需求的,而通过这种培训班,与企业分管国际化业务的主管深入探讨政策的有效性,深度研究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关键问题,特别有利于传感到企业对政策的诉求,有利于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国际化政策。

  企业互助:

  打造中关村国际化军团

  “我们公司提供的是IPTV,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将设备卖给较大的通信企业,但因为他们之间的竞争,价格常常被压得很低,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想打入美国市场,但如果直接收购小公司,不放心,别人介绍朋友,又怕不可靠,怎么办?”在12月15日举行的海淀园首批国际化人才实训班的课堂上,第一期实训班学员交“课后作业”。他们选定本组一个已经或是即将迈向国际化之路的企业进行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请导师点评。

  该实训班的特点是同一个职位的高层主管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每一个学员都有自己的资源,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在班级内企业之间把各自的资源共享出来,形成一个资源互助的平台,很多国际化问题不出班级,就内部解决了。

  “这些都是非常务实的培训项目,能够感受到海淀园的政府非常求真务实,实实在在的帮助企业国际化发展,不仅给搭建了平台、选择了优秀师资、设计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更让学员感受到政府服务企业的愿望和实效。”实训班学员在分享时如此表示。

  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势在必行。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及时拿到大量的市场信息及基础数据,并熟悉当地的相关法规政策,“而目前我们对国外市场信息及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当地大使馆的协助,除此之外,就不知道还有哪个平台能为我们提供信息”。段海光表示,通过实训班的学习,收获很大。

  实训班正是海淀园过去多年来践行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结果的具体实践。尽管政府各部门专门设立了很多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政策,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海淀园企业已经吹响进军国际化的“集结号”,前路漫漫,祝愿踏歌而行。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