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资料 > 正文

解密中关村发展的“隐形翅膀”

日期:2012-03-01  来源:昆明日报
[字体: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即将开放。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公共行政总监刘昌魁

  政府企业坦诚互信

  政策优势不断叠加

  金融创新提供支撑

  人才特区凝聚智力

  专题动机

  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稳中求进、创新推动、跨越发展,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努力奋斗的新发展目标。

  新的任务,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昆明需要更高的标杆、更广的视野。

  记者近日赴北京、天津、成都三市,实地采访这三座城市在城乡规划、园林绿化、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榜样的启示,智慧的碰撞》,敬请关注。

  20多年前,白颐路是的哥老沙从北京动物园开车到颐和园必走的一条路,“那时路很窄,这一片都是平房,两边都是大杨树。”老沙依稀记得,白颐路上北大西门外那条后来闻名天下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最初的繁华就是“录像机卖得特火”。老沙家分了一套房子就在北三环外,那时候根本没人愿意去住。再后来,窄小的白颐路成了双向8车道的中关村大街,路旁那些大杨树成了让人眼晕的摩天楼,原本没人愿意去住的那套“郊区房”成了现在每平方米单价4万多元的“市中心”。

  人在变,街道在变,时代在变,“中关村”也在变。

  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1999年,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中关村2010年企业总收入1.59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中关村企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过50项,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四分之一,“973项目”占全国三分之一;创制了TD-SCDMA、McWill、闪联等86项重要国际标准,798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8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中关村,不仅是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开山鼻祖和泰山北斗,更是当前中国迈向自主创新时代的先行者和试验田。

  中关村“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由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北京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其他区域等多园构成。其中“电子一条街”的发祥地海淀园,因汇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又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作为依托,成了当仁不让的中关村核心区。

  走进中关村核心区,所谓的海淀园,根本不是“圈块地盖几栋房”的传统“园区模式”。用海淀区领导的话说,“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中关村的科技优势和叠加政策优势某种程度上无法复制,但一个包括担保贷款、保险贷款、信用贷款、创业投资、企业债、改制上市、技术产权交易、天使投资、企业并购等在内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却不断将一个个天才的“构想”转化为充满技术含量和创新理念的产品;用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公共行政总监刘昌魁的话来说,海淀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坦诚互信、相濡以沫的环境,就是“最大的支持”。

  当鹰飞得足够高的时候,翅膀看上去是隐形的。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源动力所在。

  机制

  叠加政策优势砌就“创新塔尖”

  涌现出了曙光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生了大唐电信TD-SCDMA等一批国际标准,联想等一批标志性高科技企业成功迈向国际化

  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在中关村实行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1+6”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其中:“1”是指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由北京市会同中关村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主要任务是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加强协调和督办,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6”是指在中关村深入开展6项先行先试改革,包括: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税收优惠试点、股权激励试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改革试点和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试点。

  “1+6”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对于中关村示范区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一年来,通过中关村创新平台集中统筹的工作机制,各项新政策迅速推进。300多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人才特区建设和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全面推进。

  与此同时,为加快“1+6”政策落实,海淀区建立了与中关村创新平台的对接机制,多项具体政策迅速落地。此外,在2009年海淀区出台了“1+20”系列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形成了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011年,又相继出台了人才和公租房政策,进一步丰富了政策内容,形成了围绕“扶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支持科技金融创新”、“支持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和优化产业服务环境”四个重点的新政策体系。对企业进行扶持、支持的重点愈加显著。

  2008年以来,海淀园总收入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1年实现总收入8770亿元,增长24.3%,占中关村示范区的4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42家,约占全市的60%。创新型企业存量为10300家,占示范区总量的65%。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157家,占示范区的51%。海淀区共有971家企业的2902个项目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自主创新产品、首购产品和首台(套)项目分别占全市的62%、50%和56%。

  2011年,预计海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0.3%,发明专利授权量将达8600件,占北京市比重都在50%以上。全区共有48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北京市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近五分之一。涌现出了曙光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生了大唐电信TD-SCDMA等一批国际标准,联想等一批标志性高科技企业成功迈向国际化,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品出口额位居北京第一。

  显然,叠加政策优势正在推动中关村核心区成为体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性区域。

  创新

  科技创新紧密结合金融创新

  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

  一杯咖啡也许就可以唤来天使。

  海淀区海鑫鼎宾馆二楼,有一家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车库咖啡”。创业者只需每人每天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在这里享用一天的免费开放式办公环境。可以说,车库咖啡不仅是创业者的低成本办公场所,也是投资人的项目库。如今,这里依然活跃着十几个创业团队,并不断有新的团队不定期“入驻”。因为这里随时在创造着草根创业团队获得天使投资的奇迹。

  “就全球产业革命而言,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这是科技部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掷地有声的一句话。

  中关村海淀金融创新商会秘书长李晓玲告诉记者,中关村最大的特色就是科技型企业很多,而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很多科技型企业起步阶段往往就是从一个创意开始的,他们在起步之初往往非常艰难。可能租一两间房子招几个人就开始搞开发,而开发周期、人员工资的成本又相对较高,所以当产品开发出来时,创业者最初的资金往往已经所剩无几,而这时又恰恰面临产品向市场推广的大量资金支持。过去,银行很少给没有资产抵押的项目贷款,这就造成了科技型企业成长中融资难的问题。

  针对这个特点,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应运而生,为科技型企业创造了从创业到上市的一条龙服务。

  在海淀园,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有机会获得创业投资这样的鼓励性补贴;随后企业可以进入孵化器,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并有机会获得天使投资;企业进入成长期以后,又可能获得股权投资,同时银行投资也可能开始跟进;当企业进入成熟期,还可以获得连续3年170万元的上市补贴。这样一来,企业从诞生到上市都可以享受到整个科技金融的配套政策链服务。

  同时,政府还会给予链条上的每个环节的金融产品相应补贴,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创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一方面在政策上实现配套,另一方面又激励金融机构主动开发科技金融相关产品而实现金融产品创新。目前,很多银行都已经针对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开发了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

  2010年,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首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海淀区于2011年初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海淀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截至目前,海淀区支持设立了12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4家小额贷款公司、2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上市企业总数达206家,占北京市一半,初步形成了中关村板块。各类股权投资机构400家,占北京市的一半,全国十分之一强。2011年,海淀区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800家。

  扶持

  服务从“早餐会”开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政府支持创新,关键是要搭建平台,营造一种创业、创新的环境!”

  2011年6月26日,一个叫做“海淀PE早餐会”的特别会议在香格里拉饭店举行。这个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促进股权投资支持企业发展,特别是支持高科技技术企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等问题。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领导、海淀区政府领导,以及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行业协会高管共30余人参加了这个早餐会。

  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如果没有重大活动,海淀区政府领导基本上每周都会与各种企业的董事长、CEO安排一次特别的“早餐会”。区长与企业高管一起共进早餐,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倾听企业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每个企业代表都有充分的发言时间,一般每次早餐会邀请的企业都不超过十家。同时,每次早餐会都会有不同的主题,有时按照产业来分,有时按照类别来分,所邀请的企业既有联想这样的大集团,也有一些小微企业的代表。

  在“早餐会”之前,海淀区已经开展了多年“大走访”机制,每个区领导要联系一两家高校、五六家科研院所、十家左右的重点企业,对这些联系点,要求每年走访一次。现在,海淀区的街道办事处也纷纷开展了“大走访”行动。海淀园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就在几天前,一位街道办的负责人还问我,建人才特区,我们街道办事处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这足以说明现在海淀政府系统的主动服务意识。”这位负责人表示。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目前,海淀区正在加快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实施13项重点人才工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同时,引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机构,设立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等服务载体,建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建立10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4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共有50人入选“千人计划”、占全国10.3%;95人入选“海聚工程”、占北京市50%;78人入选“高聚工程”,占示范区70%。为高科技企业引进898名急需人才,配租人才公租房815套。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海淀区出台了支持高端创新要素聚集的相关政策,大力促进要素聚集。中国技术交易所、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首都科技中介大厦、首都PE大厦、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等先后挂牌运营。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和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即将挂牌,将吸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机构、设计机构入驻,众多创新要素向海淀聚集的态势已经显现。

  为保障企业的权益,海淀区设立了企业实施专利成果转化专项计划,促进更多的专利成果加快转化。设立了企业专利战略实施专项计划,引导企业加强专利战略布局。设立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引导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以解决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海淀特色的“政府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银行产品创新、中介专业服务”的知识产权质押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命名为“海淀模式”。目前,已经帮助88个企业获得了十个亿贷款。

  科技创新的速度日新月异,为使区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各行业最新的科技创新动态,在与科技主题相关的区政府常务会之前,会安排一次科技知识讲座,授课教师来自微软、太极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区政府领导和各委办局、街道办的负责人都会参加讲座,使政府与企业更好地互动。

  记者请海淀园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为昆明的园区建设提一些建议,这位负责人选择了“交流 ”这个词。她说:“目前就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总量是有了,但效益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政府支持创新,关键是要搭建平台,营造一种创业、创新的环境!”

  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

  创新建筑

  汇聚创新产品

  去年,在海淀公园的北侧,崛起一座汇集中国最先进科技的“绿色建筑”,西有颐和园,东临中关村科技园区,毗邻清华、北大。这里不仅是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也是反映中关村核心区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这片可以同时透视历史与现代的区域,又多了一个可以让人“遇见”未来的场所。

  这座建筑,就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占地5.9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于去年7月落成。建筑分为展示中心和会议中心两部分,功能集展览展示、教育培训、成果展示、会议论坛为一体。

  “整个建筑按照国家绿色三星标准建设,其中大量采用了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企业的科技成果、设备和材料,可以说是云集中关村科技成就的展示平台。”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副主任莘雪林说。

  会呼吸、零排放、室内恒温等节能环保的特点是这座高科技建筑最大的亮点。展示中心有二氧化碳指标检测的装置,当二氧化碳指标超过设定值,通风系统就会抽出旧空气,补入新空气,使室内自动保持新鲜空气并节能;水源热泵配之以中空玻璃、隔热断桥技术使室内保持恒温;太阳能采光板为场馆提供应急用电,阳光导光筒则为地下车场提供照明;中关村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技术速分生化处理工艺,实现了展示中心区域内的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浇洒、洗车、冲厕等;展馆屋面不仅美观,而且是一个雨水收集系统……众多的科技手段在应用和展示的同时,把环保、科技、节能的理念融为一体。据统计,场馆建设中共应用了80多项中关村企业自己的创新产品。

  莘雪林说,在展示大厅还汇集了中关村200多家企业的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展示内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及制造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每一件展示品都是‘真家伙’,没有模型。因为这里不仅要展示中关村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还体现了一种文化。倡导‘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不断扩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展示中心不仅汇聚中关村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展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下一步还将为企业提供集展览展示、教育培训、会议洽谈、产品发布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

  “爱国者”讲述生存发展之道

  要么掌握技术

  要么掌握品牌

  “中关村是一个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的地方。中关村也是一个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地方,搭建中间的桥梁是市场和政府。”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公共行政总监刘昌魁

  从最早白颐路上一节小柜台到如今拥有1900多名员工、在全国有17个平台机构、有20多家分子公司的集团,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奇迹正是中关村崛起的一个缩影。

  爱国者公司从涉足计算机存储设备的产品起家,2002年进入MP3领域,将自己擅长的移动存储技术与MP3技术相结合,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超越最大竞争对手,在中国MP3市场夺魁;随后,MP4、MP5、数码相机……一系列产品让爱国者成为中国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爱国者2005年开始进入数码相机领域,打破了数码相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当时主流数码相机500万像素一般要卖到4000多元,而爱国者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一亮相,就直接把价格标到了2000多元。随后中国市场上的国外品牌数码相机价格纷纷在一两个月时间里大幅“跳水”,平均每台价格降了1000元。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共行政总监刘昌魁说:“由于有了我们这个品牌,中国成了全世界数码相机的‘价格洼地’,所以尽管当时我们在数码相机产品上有一些亏损,但我们依然认为值!”

  如今,爱国者产品远销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全力进军国际市场。

  2009年,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爱国者品牌价值进行评估,其品牌价值达86亿元。

  这样一个企业,在中关村只占了一栋大楼的两层。

  “在中关村,一栋大楼里可能只有一两家或者数百家企业,但却往往没有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也没有生产设备和厂房,而它一年的产值却可能达到40个亿。”海淀区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总部经济的魅力!

  中关村是一片孕育、培养企业的沃土,然而竞争也非常残酷。外界认为爱国者是“胜者为王”,而爱国者却认为自己是“剩者为王”。刘昌魁说:“按照摩尔定律,电脑每18个月就会实现一次更新换代,而现在,更新换代可能都要不了8个月。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就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他认为,中关村是沃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中关村的“剩者”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技术核心型企业,始终把握着技术走向;二是品牌型企业,始终以品牌为生命。

  在中关村,这些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往往是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这些企业也都大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掌握的是技术而不是资金。“中关村是一个将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的地方。” 刘昌魁说。中关村也是一个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地方,搭建中间的桥梁是市场和政府。“让两种需求有效对接”,这是政府部门做得最好的地方。

  在中关村,能够明显感觉到政府对企业的重视。“只要企业想了解的,会有各种渠道让你了解到。” 刘昌魁介绍,在中关村,很多企业老总都会参加很多次政府的征询会,甚至与政府官员已经成为朋友,这说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渠道是通畅的。政府能充分了解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不同要求。每一种发展阶段的企业在中关村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有各种政策支持它的发展。

  爱国者的总裁冯军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为两条,一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二是运用创新思维来打造和提升品牌价值。“创新”是在中关村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汇,但创新常常意味着从一个杰出的思想火花到付诸实践有一条艰难的路要走。但路只要走通了,也许就会创造一个奇迹。

  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北京海淀区简介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北大、清华、中科院等著名科研院所、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皇家园林均座落于此, 是蜚声中外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大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完成了由“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再到如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演变,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从中关村走向世界。“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新跨越、新海淀”战略构想,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启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始终位居全市首位,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始终处于全市前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总量、区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均达1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步入高收入地区行列。区域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83%以上;农村经济纯收入达42.3亿元,年均增长8.7%;工业总产值达1347.4亿元,年均增长9.6%;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高端、优质、轻型、低耗”型产业发展格局。节能降耗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提前两年完成北京市下达的“十一五”节能指标任务,走在了全市前列。知识经济、集群经济、总部经济等高端经济形态进一步巩固。

  刚刚闭幕的海淀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海淀区将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力争在“十二五”末把海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