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资料 > 正文

中关村和硅谷的距离:4%和85%的差距

日期:2012-09-2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字体: ]

 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中国与世界最先进生产力间的距离

  在我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占到80%的百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4%,而谷歌却占85%,这或许是具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000931)与硅谷间差距的最好写照。

  “中关村距离硅谷,距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在近日举办的“2012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明确指出,中关村企业很多,但知名企业比较有限,即使是品牌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市场份额距离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反映企业最具核心创新力的发明专利来看,中关村和硅谷间的差距也很大。2010年惠普和应用材料这两家硅谷企业所申请的PCT(国际专利)数量之和就相当于北京市全市企业的70%。

  总体上来看,赵弘认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更多是处于追赶、追随性的成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少,这些成果大多是渐进性的创新成果,而能够打破行业原有格局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少。”

  中关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与硅谷间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中国与世界最先进生产力间的距离,也意味着我们的改革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间的距离。

  两者间的差距除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外,赵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也与我们的体制有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有很多体制不适应,我们建立高科技园区,就是在一个不适应的大体制下建立一个适应的小环境。”

  “经过20多年科技园区的发展,中关村在逐步形成一个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但目前改革到了一个关键期,许多改革到了园区层面上,已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赵弘说。

  中关村,这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并率先实施了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等创新政策。这些先行先试政策解放了生产力,迸发了活力,中关村也因此成为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

  中关村管委会经济分析处处长刘卫东指出,中关村示范区通过20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从1988年只有40亿的总收入发展到了2011年底将近两万亿的收入。改革开放以后政策体制和政策环境的驱动是中关村前20年发展的主要源泉。

  据统计,即使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宽松的大背景下,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活力依然非常强劲:全年新办企业达到4243家,有453家企业达到倍增,有100家企业进入亿元俱乐部,即从几千万跨入亿元的门槛。

  但赵弘认为,先行先试到了一定阶段。中关村很多政策已经探索了很多年,很多政策的突破又面临国家整体大的环境制约。中关村的体制探索与我们国家整体推进市场化过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又难以分开,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绕不开的问题。

  “比如,我国金融体制依然不适应国内经济的要求,不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我国的银行体系还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民营银行和民营资本并不发达。”赵弘说。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建议于近期得到了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与北京市政府皆表示,将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据悉,部市联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将相继出台。

  据刘卫东透露,另有5条新的先行先试试点政策有望于近期得到国务院的批复。“这些先行先试政策和机制体制建设为下一步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此外赵弘还表示,推动中关村走向全国就要地方政府努力构建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如何提升中关村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和集群化程度,在中关村一区多元之间形成差异,提高我们产业的附加价值和竞争能力,是中关村下一步很重要的任务。”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商城打折热卖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