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住房保障部门和规划部门了解到,北京新建公租房项目将适当提高配套设施标准,包括增加商业设施、室内外活动场地面积等,该标准将超普通住宅。
提高商业等规划配套标准
据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严格落实公租房优惠支持政策,其中,在公共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财政资金保障、规划指标控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如优先安排储备土地、资金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扩大住宅项目配建比例;此外,还适当提高公共租赁房项目教育、医疗、商业等规划配套标准。据了解,提高公租房配套设施标准是指相对于普通住宅实行的"千人指标"(即每千人配建相应公建)基础上,增加一些公建面积。该负责人表示,公租房项目要提高服务功能,由于其居住人口流动性大,密度相对高,因此配套的商业设施面积要相应提高。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务院去年提出的"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的要求,公租房的户型相对于普通住宅而言,可能没有起居室的设计,因此要求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增加一些活动用房。该负责人称,提高公租房配套设施标准目前没有具体的比例限制,而是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规划,在满足公租房套数的要求下可灵活掌握。
"千人指标"今年将修订
据介绍,公租房配套提高指标并没有增加多少面积或比例的具体限制,而是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规划,在满足公租房套数的要求下可灵活掌握。此前北京市进行保障房设计展览时展出的部分公租房项目规划,已经提高了配套指标。
据了解,公租房项目还有长期运营管理问题,多建的公建可以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弥补一部分运营成本。提高指标并无提高多少建筑面积或比例的具体限制,而是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规划,在满足公租房套数的要求前提下可灵活掌握。据了解,此前北京市进行保障房设计展览时展出的部分公租房项目规划已经提高了配套指标;2011年12月明确提出要求,未来所有新建公租房项目均提高配套指标。
此外,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北京目前实施的"千人指标"是2006年出台的,目前已经存在滞后的问题,今年将进行修订。"千人指标"的修订将坚持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停车配套,内城仍然会坚持适量而不是"一车一位";考虑以前很多开发商把一些配套设置在地下,会在修订中考虑将卫生服务、养老设施等明确定在"地上首层"。
注:本指标按居住人口规模(或建设规模)分为3万~5万人、0.7万~2万人、0.3万~0.5万人和居住建设项目四级。居住人口规模0.7万人以下和2万~3万人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面积,按插入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