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法规标准 > 正文

18岁少女自述吸毒史:美丽的陷阱

2012-06-26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当同龄人刚刚参加完高考,正在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时,18岁的小陈却成了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向日葵社区”里年龄最小的戒毒者。试图追求毒品带来的“美丽”和“开开心心的生活”,小陈的心态无疑是大量青少年吸毒者的缩影。

    马尾辫、白色T恤、阳光的笑容,如果不是周围的铁窗,很难把这个稚气未脱的少女与“吸毒者”这个称呼联系到一起。虽然一举一动仍带着稚气,但她已经有3年吸毒史,在吸毒后还遭遇到异性的侵犯。

    小陈从小没有父母,和奶奶、姑姑生活,姑姑在深圳工作,虽然管得严,但也只能通过电话管教。对于小陈来说,姑姑的管教“反正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2009年我初中毕业时就不想读书了,想自己出去工作,每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就知足的。”小陈说。这时,她在老家遇到了比自己高两级的一个同学。“上学时她特别胖,后来再见面时怎么那么瘦,人也变得特别漂亮,都差点没认出来。我也想变漂亮,就追着她问你怎么变这么瘦啊。她说减肥,有好东西。”

    摆在14岁的小陈面前的,是一张锡箔纸和一些白色的粉末。“知道是‘冰’,不过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毒品都是海洛因,还真没听老师说过‘冰’。那个同学也告诉我这个不上瘾,没多大事。”小陈说,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玩”这个东西的后果,而第一次吸食也给她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特别兴奋,一个晚上没睡觉,不停地说话,感觉胆子比以前大很多,突然一下子就感觉什么事都敢干,心里想说的话平常不敢说的都能说出来。”小陈告诉记者。

    很快,小陈被当地警方查获,家人也知道了她吸毒的事情,打了她一顿后把她带到了深圳打工。一年多以后,因为不喜欢打工的生活,小陈又悄悄跑回了老家,并很快与一群朋友混在一起。她说,这些朋友里有学生,也有社会上的人,混熟了以后突然有人问她“玩不玩”。

    在吸毒者的圈子里,“玩”有着特殊的含义。去年8月底,小陈和那些朋友“玩”在了一起。“他们应该玩了挺长时间,以前我不知道。”小陈说。

    今年春节后,小陈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投奔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朋友。她的目的是在娱乐场所找一个“陪人家喝酒唱歌”的工作。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小陈就被带到了一个朋友家中,再次吸食了冰毒。这次吸毒后,小陈遭到了侵犯。

    “那个人说我朋友欠他钱,不让我出门,我就报警了。”说起当时遭遇的侵犯,小陈承认,与吸毒“有一点关系”。之后,小陈被执行强制戒毒。

    “以前也和朋友聊过,他们一旦不接触这个东西,就特别懒,无精打采的,天天睡觉。说话做事感觉也不经过大脑,神神叨叨的。人也瘦得骨头都快出来了。”小陈说,她觉得自己能够控制住,“我不觉得‘冰’能控制住我,我再瘦也不会瘦成那样。”

    现在的小陈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前我记忆力特别好,性格也特别开朗,‘玩’过以后感觉性格特别忧郁,干什么都丢三落四。但在外面的时候没想过这么多,就想着天天开开心心就行了。”

    “想事就老想着好的一面,就把那坏的一面给抹掉了。”小陈这样评价自己。谈到以后的生活,小陈说,她打算嫁到男朋友的河北老家,彻底离开以前的生活圈子,她有信心面对新的生活。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