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科技 > 正文

南种季节菜北植冷凉菜 东育精品菜 北京培育三大特 色菜园

2012-10-17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京郊菜田正悄然进行着布局调整,将根据自然地理禀赋条件,布局蔬菜种植格局,差异化发展。昨天(16日),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未来三年,北京将培育南、北、东三大菜园子,总面积稳定在70万亩,在满足周年供应的基础上,种出特色,提高品质。

    “重新规划蔬菜种植布局,就是要让京郊菜田各司其职,成为‘一盘棋’。”打开北京农业版图,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位于南部的大兴及房山东南部区域,有大片的平原和浅山区。这里不论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条件都适合蔬菜种植。

    其中,大兴留民营蔬菜,已经成了京郊一块金字招牌;房山大石窝镇的鲜食蔬菜,供应着京城各大快餐店。未来,以大兴、房山为主,将形成北京的南菜园,是本市优质季节菜的主产区,面积保持在19.8万亩,主要为保证全市蔬菜周年供应。

    地处京北的延庆、怀柔、密云、昌平和门头沟(北部)等山区县,则组成了北菜园。这里的常年气温相对低,气候条件适合发展西芹、辣椒、马铃薯、生菜、圆葱、甘蓝、南瓜等冷凉蔬菜和黄瓜、番茄、鸡毛菜、菠菜等越夏蔬菜,面积保持在17万亩,可保证夏淡季的蔬菜供应。

    向东,通州、顺义、平谷等区县是北京的东厢菜园,这里将是首都的精品蔬菜生产区。通州、顺义等东部区县,集中了较多的蔬菜培育科技资源。例如,位于通州于家务的国际种业科技园,不仅研发各类蔬菜新品种,而且每年全国的蔬菜优良新品,都会在这里试种、展示。

    未来的东厢菜园将重点发展特色、精品、高档蔬菜,面积保持在32.6万亩,主攻京城特色高端蔬菜供应。

    南、北、东,三大菜园“术业有专攻”。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各蔬菜种植区差异化发展,既发挥了山区、平原、浅山区等不同地域的自然优势,有利于种出精品,提高效益;又避免了一窝蜂种植同类菜品,造成旺季过剩而淡季青黄不接的现象,有利于抑制蔬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培育三大“菜园子”的同时,北京还在建设一条环城都市型现代蔬菜展示体验带,主要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县和其他区县与城区相邻的部分,形成环城圈,重点发展以展示蔬菜生产中应用的高新技术、现代化设备和优良品种为主的示范展示基地。

    相关链接

    特菜生产 明确布局

    在规划南、北、东三大菜园的基础上,本市还为京郊的蔬菜特色产业做了布局:

    食用菌产业,重点在菌类种植面积较大的房山、通州和顺义发展;

    西甜瓜产业,重点在有着深厚种植基础和相关科研实力的大兴庞各庄、礼贤、榆垡,顺义的李桥、李遂、北务、杨镇、大孙各庄等乡镇发展;

    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重点在天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延庆、怀柔、密云、昌平和门头沟等区县发展;

    加工配送蔬菜产业,重点在相关产业较为成熟的朝阳、大兴、通州、顺义、平谷、昌平等区县发展;

    蔬菜工厂化生产产业,重点在一二产结合优势明显的通州、顺义、房山、昌平等区县发展。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