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环境保护论文 能源法:立法助解能源之结

2006-11-28  来源:中关村环保网
[字体: ]

据悉,我国已成立能源法起草组。国家能源办、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和中编办等15家单位参与起草工作。

  起草组认为:“目前中国还缺少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总体调整能源关系和活动的能源基本法,为了妥善应对这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与此有关的能源问题将日趋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制定并实施能源法,把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综合性、长效性能源政策上升为可操作的法律规范,将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保障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法律体系的“龙头”法

  能源法是调整能源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十分重视能源管理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立法得到长足的进步。目前有关能源的法律主要有: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等。但由于还没有一部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基础性法律,难以解决能源规划战略、管理体制、能源结构、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等综合性问题。因此尽快制定能源法显得十分必要。

  能源法应该成为在我国能源法律体系中具有“龙头”作用、协调作用和核心地位、基础地位的综合性法律。相对于现行的电力法、节约能源法等能源法律、法规,能源法既不是它们的简单重复、组合或汇编,也不是与它们完全脱节的一个全新的法律,而是与它们平行独立、结合而不重叠的一部新的法律。作为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能源法的调整对象、范围应涵盖各种能源资源的勘探、研究、开发、生产、运输、贸易、消费、利用、节约、对外合作、能源安全与监督管理等诸多环节;应该着重调整能源领域中的共通的、原则性的、长远性的关系,解决能源领域中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应明确我国能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形成节约和综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与应急的法律规范;应确定能源发展规划的法律地位,建立能源监督管理的科学体制,突出对各具体能源领域法律制度的协调、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的协调。

  目前在我国制定能源法典的条件尚不成熟,宜先制定单行的能源法,将能源发展战略和综合性、长效性的能源政策,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法律规范。对此,目前国外已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例如,美国于2005年制定的《国家能源政策法》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该法长达1720多页,共有18章420多条,内容广泛而具体,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这些立法经验,制定一部既有综合性又突出重点、既有政策指导性又有法律规范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基本法。

  制定能源法应坚持的原则

  要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发展战略和原则。笔者认为,能源法属于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范畴,在制定能源法时,应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切实转变能源增长方式,调整并优化能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依靠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能型社会、环境友好社会。

  根据我国能源领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能源法应特别注意规定、体现和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应作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长远战略,成为贯穿能源法的基本原则。能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考虑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实现能源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立足国内,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立足于国内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对国际油气及矿产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合作与开发,保障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坚持能源多元化和优化能源结构的原则。能源法立法应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大力开发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积极发展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加优质能源的供应”的战略和能源多元化原则。多元化主要指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既包括品种的多元化,积极发展石油、天然气、液化气、核电以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包括来源地的多元化。

  4.坚持节约能源的原则。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能源法立法应坚持将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和能源开发利用等环节,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建立资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