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 2011《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2011-11-13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2011年11月11日14:00在中国气象局召开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 并正式发布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

  出版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为合作平台,继2009年推出第一部气候变化绿皮书《通向哥本哈根》,及2010年出版《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之后,今年再度联手组织编写了《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该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全面介绍坎昆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效与面临的挑战,力图为读者全景式地展示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关键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帮助读者关注和理解德班会议各种可能的国际气候政策选择,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是一本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气候外交与谈判、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以及气候变化经济学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

  该书资料翔实、分析透彻、观点权威,对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希望了解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动态、政策和行动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新闻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国对德班会议预期普遍不高

  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保证《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后继续生效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哥本哈根大会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陷入困境。尽管各国对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给予了高度重视,会议取得的成果仍然非常有限。南北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共同愿景、资金机制、国际贸易等问题上总体成对立之势。

  绿皮书认为,德班会议上国际社会关注的最大焦点将会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是否存在以及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共同愿景、中期目标和透明度、资金机制和未来协议的法律形式等议题,也将成为德班会议的关注热点。

  绿皮书分析指出,国际气候谈判困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美国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停滞,这导致谈判核心问题无法取得进展,也间接拖延了其他相关议题的谈判进程。影响谈判进展的原因还包括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出资意愿的影响、日本核泄漏事故引发的全球对核技术安全性的关注以及南北国家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等。

  总之,由于谈判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界各国对年底德班会议的预期普遍不高。

  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结束,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希望继续巩固《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保障发展权益和排放空间;另一方面,也希望发达国家继续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发展中国家事实上都希望在德班能达成相关协议,确保《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格局不发生变化。

  而发达国家对德班会议的预期则明显更低,不强求也可能根本不会去推动德班会议取得突破性成果。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执行期满,如果第二承诺期的谈判没有取得成果,国际气候制度将可能偏离《京都议定书》在新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这无疑是发达国家所希望的。

  绿皮书认为,从大的形势上分析,发展中国家对德班会议潜在的诉求越多,难度也就越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也会被发达国家利用,从而降低发展中国家整体的谈判效率,使谈判沿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发展。

  最后,绿皮书指出,未来国际气候制度可能有多种选择,南北妥协形成折中的双轨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发展中国家在德班会议上应团结一致,要求欧盟等发达国家或集团继续参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部分议题具体内容表述上,可以适当妥协,以换取双轨协议,保证《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后继续生效。

  福岛核泄露事故后,温室气体浓度减排长期目标难以实现

  天然气有望被推上重要地位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核能是无碳的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可选方案。福岛核事故不仅对世界未来核能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行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确定的稳定大气碳浓度的目标,21世纪全球平均温升不超过2℃。

  然而,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加上国际环境保护主义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提高核电安全性的要求将导致核电成本的提高,未来世界核电的发展很有可能减慢。

  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国际能源机构提出了低核发展计划,到2035年核能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重下降到10%,这也就意味着,2000~2030年期间相对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减排情景,由于核电发展减慢累计实现的碳减排量将为100亿~300亿吨CO2。

  绿皮书援引国际能源机构前总干事田中伸男的观点认为,核能发展的减慢,加上哥本哈根和坎昆气候变化谈判令人失望的结果,实际上已经使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气浓度稳定在450ppm以下这一长期目标无法实现。

  同时,绿皮书还预测,为了弥补核能发展减慢的缺口,将会把天然气推向重要地位,从而出现“低核、高天然气”的情景。例如,德国为了完成到2022年逐步淘汰核电的目标,需要额外进口160亿立方米天然气来替代煤炭,将之作为发电能源。中国2010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已达到1040亿立方米,计划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4000亿立方米。

  最后,绿皮书指出,天然气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降低,但仅靠这个远远不能使全球走上低碳道路。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需要进行低碳能源和碳减排的技术革新。其中,利用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关重要,但是其大规模的利用除了面临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性的压力之外,其随机性、可调度性差的特点,也需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因此,近期内还不能对其抱以过于激进的期望。

  德班会议仍需解决资金机制问题,资金来源和规模将是拉锯热点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资金议题的谈判一直都是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重点和难点。经历了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坎坷之路,《坎昆协议》的达成使各方重拾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信心。但是,《坎昆协议》仅仅搭建了框架,诸多问题需要在2011年、20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解决落实。

  绿皮书认为,德班会议关于资金机制及相关问题的谈判重点将是资金的来源、规模和资金治理构架这三个主要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严重对立的资金来源与规模将是德班大会无法回避讨论的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仍将在:谁出资?通过何种方式出资?出多少资?等问题上展开拉锯战。但不难推测,取决于两大阵营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磋商空间极为有限、国际社会各界对绿色气候基金能够尽快建立并运行有着较高的期待,德班气候大会不会过多讨论资金来源与规模的相关细节问题。

  同时,绿皮书指出,2011年共安排了6次绿色气候基金过渡委员会会议和技术支持会议,其目标是在德班气候大会前正式建成并运行绿色气候基金。绿皮书认为,毫无疑问,绿色气候基金的建立将是德班气候大会的热点与重点,它将是确保德班气候大会资金议题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进展来看,绿色气候基金设计进展缓慢。绿色气候基金与《公约》下资金机制各运行实体的关系如何、其地位与作用界定等问题还尚待确定。2012年,乃至未来气候变化资金谈判任务依然艰巨。

  三峡工程并未导致气候变化,其对气候的影响范围不超过20公里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流域先后发生严重干旱,其中包括2006年川渝大旱、2009/2010年西南干旱以及2010/2011年长江中下游冬春严重干旱等。面对长江流域发生的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关于三峡大坝诱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说法争论不止,三峡工程的气候效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绿皮书认为,这些旱灾的发生与我国大尺度的旱涝转换规律和降水演变特征有关。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后长江流域经历了一个多雨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转为少雨期,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减少了10%~12%,长江流域的干旱正是在这种大的少雨气候背景下发生的。

  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暴雨发生需要从比它大十几倍以上面积的地区收集或获得水汽。三峡水库不能左右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过程。三峡库区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索马里和中国南海及青藏高原的输送,库区水汽内循环不足5%。水库蓄水虽使附近水汽的内循环有一定变化,但这种水汽内循环相对于外循环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导致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灾害的发生。

  实际上,长江流域近几年发生的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主要是由海洋温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造成大范围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热力异常所引发的,与三峡水库没有直接关系。

  认为与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相关联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而且,研究表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不超过20公里。

  同时,绿皮书还预测,库区气候变化趋势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影响:一方面,气候均值的变化引起入库水量增加,超出原库容设计标准及相应的正常蓄水位而带来水库运行风险;另一方面,未来长江上游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将加大,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对三峡水库形成冲击,对水库调度运用和蓄水发电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绿皮书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要做好应对三峡大坝上游和山区强降水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工作。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加上三峡水库蓄水时间还不长,需要继续加强对三峡库区及周边的气候监测、影响评估和科学研究。

  如维持现有航班数量,仅2012年中国就需花费1亿欧元购买碳排放额

  欧盟将国际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体系,中国航空业应多方入手化解难题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欧盟已经决定把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规定从2012年起,往返欧盟国家以及在欧盟内部飞行的中国航空公司,要么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要么购买碳排放配额。据测算,中国航空企业如果维持现有航班数量,仅2012年就需要花费约1亿欧元购买碳排放配额,而且这个数字将每年增加。

  如果执行,这将是第一起欧盟的边境碳调节贸易措施。虽然这对中国的航空企业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如何化解这个难题尚无系统的有效方案。

  绿皮书认为,欧盟的这一措施不仅仅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更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决定。其背后的核心利益在于:欧盟要把握对气候变化议题、国际政策和市场机制的领导权,提升欧盟航空业竞争力等。该决定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英、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反对。

  中国航空业协会和主要航空公司已经明确表示反对,但是考虑到美欧之间的争辩结果难以预料,中国采取了两方面的准备,即在强硬表态的同时,也加强与欧盟方面的沟通,以应对可能即将实施的政策。

  绿皮书认为,中国做两手准备有其更加深远的含意。在国际减排压力日益加重的现实下,中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削减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不仅需要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更需要向欧盟学习先进的管理措施和理念。

  此外,绿皮书还指出,就航空业自身发展而言,中国可以从法律、政治和技术三个方面入手应对欧盟。例如,尽快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可以成为政治谈判的筹码。可以参照美国的模式,由航空协会和企业联合起诉。而且,从政治上看,中方提出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尽可能避免欧盟将中国航空业纳入其排放交易体系中,向欧盟提出豁免中国航空公司的碳排放交易,目前中方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最后,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生物燃料的开发与应用、发动机效率的提高和飞行路线的规划等都需要航空公司及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尽可能多地降低飞行中产生的碳排放,不仅应对欧盟即将采取的措施,也更好地实现中国航空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推出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自愿减排市场体系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国内碳市场将有明显进展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2011年,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增加森林碳汇”的举措,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提出建立中国国内碳市场,表明碳交易市场建设已经进入政府工作程序。

  根据规划,中国将全面构建国内碳市场,并将大力扶植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现阶段,在地方或行业层面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构建国内自愿减排体系;二,开展五省八市的低碳试点工作;三,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四,企业和机构自发的碳中和行动。

  例如,2009年12月,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BlueNext交易所推出了中国首个自愿碳减排的标准即“熊猫标准”。 “熊猫标准”的建立推动了中国自愿交易市场的发展,为即将迅速壮大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提供透明而可靠的碳信用额,并通过鼓励对农村经济的投资来达到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目标。

  在建立自愿减排标准同时,中国自愿减排市场体系迅速发展。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中国迈出了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的第一步。此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成立环境交易所的热潮。2009年以来,武汉、杭州、昆明,大连和安徽、贵州、河北、山西等省市相继建立环境交易所。

  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环境交易所均开展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机制探索:上海环境交易所打造了绿色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了中国低碳指数。2010年4月27日,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开通,第一个月共成交526例。随着交易系统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这一平台将具备与国际机构同等的碳交易技术能力。

  此外,从2010年起,国家已经明确将在广东、湖北、陕西、云南、辽宁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省市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地区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绿皮书预计,低碳城市有望从局部自愿转为试点硬性考核,并最终将城市低碳化考核推向全国。

  最后,绿皮书指出,中国已经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并采取多项措施来全面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当前,中国碳市场的发展进程将依赖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当下虽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碳市场发展将取得明显进展,新的双边、多边交易机制有可能启动,将为中国国内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之间流动性提供链接的基础。

  我国在联合国成功注册CDM项目达1574个,累计收入超过30亿美元

  联合国新规则或将对中国碳市产生不利影响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绿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9月15日,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项目数量增加为1574个,约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量的45.70%;签发量约为419457044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签发量的57.91%,累计收入超过30亿美元。

  绿皮书预测,在全球供需缺口为45266854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情景下,如果已注册的项目有50%能够得到签发,未来每年收入则约可达到10亿美元。

  同时,绿皮书指出,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层面,“十二五”期间各种新的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会加快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加大将压缩CDM项目开发空间。

  此外,《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期仅涵盖2008~2012年,各国对其有关规定仍存广泛争议。2012年后,《京都议定书》能否继续尚未可知,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路线以及清洁发展机制的未来出路迟迟未能确定,这严重阻碍了各方的积极性。

  而且,在市场流通方面,至2010年底,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总量约为14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5%,其中,由于2012年之后时期的制度安排的暂时性缺失,初级CDM市场价值量连续三年走低。2010年初级CDM市场价值总量约为15亿美元,项目合约签发量处于低迷时期,同比降低了约44.44%,对形成统一的国际碳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绿皮书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参与方面,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制定的包括对项目类型、工作程序等新规则,趋向于将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层次分别推行市场机制,该动向已在2012年之后时期配额输入政策中有所反应,这一改变有可能对中国的碳市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