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政策落实缘何遭遇“行路难”?

2012-10-23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

 信息高速时代,信息内容及时、快速、有效的传递。然而,一些政府部门似乎并没有行驶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近日,有媒体调查称,一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普发性文件,从下发到传递到基层,最少也需要70天左右才能传到。例如5月1日就开始实施的《陕西省老年人优待服务办法》中规定,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进入旅游景点,而直到10月9日,西安大慈恩寺景区才开始执行这一决定。类似情况还有不少,一些政策的执行为何这么缓慢?

    尽管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办公效率偏低早已为公众所明了,但“70天”这样一个赫然醒目的具体数字着实刺痛着公众的神经。虽然政策文件传递有着种种规定,但如此低效率的执行力仍让人诧异。到底是哪里卡住了政策的传递、落实?文件下达之路既非“蜀道”,为何频频遭遇“行路难”?

    利益的羁绊恐是横在这其中最大的一道坎。只要政策执行会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便将其束之高阁,拖延不办,等有人反映了,上级追查了,媒体曝光了,再拿出文件来回应民意诉求。如此之事,已是屡见不鲜。西安大慈恩寺景区不是个案,若文件传达的是给景区门票涨价,恐是另一番效率了。

    此外,在地方利益羁绊之下,太多的陈规陋习和缺乏制约也是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一大原因。虽说已处于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阶段,但显然转的还不够,服务得还不够,行政程序依旧繁杂,作风陷于懒散,一再延缓了政策传达的时效。而缺乏刚性有效的行政监管,更是易让政策在传递中“一步三卡”,不能及时“落地”执行,惠及民众。

    当前,地方政府执行力建设已成为重要议题,此类“慢递”中央文件的懒政惰政现象实在有些格格不入。要有所改变,当下恐还需诸如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力量的助推,但终究根本还在于地方行政体系内部理念与机制的转变与调整,坚持基于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定和高度责任感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强化刚性的政令执行行政监管,佐以柔性的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消解政令拖拉现象,提高行政效率。

    千万再莫让行政“拖延症”,“拖”走了政府的公信力,又“延”误了公众的福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