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中关村“1+6”政策照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日期:2012-10-16  来源:中国网滨海高新
[字体: ]


理工雷科公司办公区

     理工雷科取得的成绩,除了北京理工大学多年的科研积累及理工雷科技术、管理人员的努力之外,还得益于中关村示范区的“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这不仅仅是政策的突破,而且通过中关村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的互动工作机制,保证了政策的落实。   

  “走,再去上边几层看看。”在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栋大楼内,参观完位于3层的研发、生产区之后,北京理工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党委书记、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斌又带着记者来到该公司的其他办公区域。

  “我们现在的办公区有4000多平方米,员工近300人。”戴斌介绍说。而在2009年年底成立时,这家以北斗卫星导航、民用雷达及高性能信号处理产品为经营主项的企业仅有员工30人,办公面积300多平方米。

  理工雷科经营业绩的扩张速度同样惊人:2010年销售额1600万元;2011年销售额6700万元,实现利润1300万元。截至2011年年底,理工雷科总资产达到3900多万元。目前,理工雷科正在制定创业板上市计划,准备于2014年提交上市材料。

  据了解,理工雷科取得的成绩,除了北京理工大学多年的科研积累及理工雷科技术、管理人员的努力之外,还得益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

  “严格来说,如果没有中关村示范区这么好的政策和中关村创新平台的工作机制,就不会有理工雷科今天的成绩。以前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得不到落实,这次中关村的政策不仅有突破,而且通过中关村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了互动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政策的落实。”戴斌表示。

  借政策东风 实现体制机制突破 

  在我国雷达研究领域,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领衔的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新体制雷达、导航终端接收机和芯片等系列产品。但令科研人员备受困扰的是,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在评审、发表论文之后,最终却被束之高阁。

  戴斌介绍:“这些科研成果都是国有资产,要想实现产业化,既受到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的束缚,也囿于高校人员编制和科研资金使用的规定,既缺少人员又缺少资金。”对于这个难题,北京理工大学也急于寻找解决途径。

  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所谓“1+6”政策,是指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和6条支持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包括股权激励、税收优惠、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和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等。

  2011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发布,对股权激励的相关实施政策做出了细致规定。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学校规章也相继出台。同时,在毛二可院士的带领下,由北京雷达科技研究所近一半的人员创办了学科性公司理工雷科。

  2011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理工雷科的股权激励方案,同意将北京理工大学对理工雷科600万元无形资产出资中的180万元出资奖励给以毛二可院士和龙腾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的6名教师。这使北京理工大学成为中关村示范区进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以来,第一个被正式批准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激励的高校,同时标志着该校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和学科性公司试点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谈起这一系列体制机制突破的过程,戴斌回忆说:“中关村示范区一系列政策出台,对我们犹如‘雪中送炭’。”

  兼顾理想与个人保障 科技人员觉得有“奔头” 

  戴斌表示:“科学发展不能回避利益驱动机制和忽视利益分配的问题。股权激励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利益分配,让教师能够以科研成果这一无形资产分配到股权,这对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和转变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在理工雷科近300名员工中,已有近40人拥有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我们给大量年轻员工留了机会,几名工作满一年的中层干部均拥有股份,即便不是中层干部,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拥有股份。”理工雷科总经理刘峰介绍。

  “理工雷科的员工大多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了理想信念,每个人都很有干劲。但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要考虑员工的利益,让其从付出中获得合理的回报,这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实施股权激励之后,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经济利益兼顾,让他们觉得更有‘奔头’了。”刘峰表示。

  刘峰也是北京理工大学体制机制改革突破中受益的一员。“在毕业留校之前,我的研究方向就是理工雷科现在的核心技术,当时想法很明确,就是期待着将这项技术的推广进行公司化运作。2009年理工雷科的成立,算是实现了我的一个心愿。”刘峰表示。

  同时,股权激励机制更增强了刘峰对这项事业的信心。刘峰表示:“我能这么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经营与管理工作,在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自己的成果能有一个合理的方式体现在股权上,个人理想与物质保障达成一致。这不仅是我个人,也代表了一群人的想法。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理工雷科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快速实现规模的扩张和产品的大力推广。

  促进人才培养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

  戴斌认为,高校最根本的任务,第一是人才培养,第二是科学研究,第三是服务社会。“我们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最担心的问题是对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造成不利影响,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搞好了,知识创新受到了影响”。

  “新的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理工雷科这种学科性公司搭建了一个新的创新平台,而这种高效、灵活的企业化运作的创新平台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也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戴斌表示,公司经营的收益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在理工雷科的员工中,一部分人实际上承担着学校的科研任务,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

  戴斌介绍,根据中关村“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北京理工大学又进一步进行了机制创新。从学校占有理工雷科70%股份的收益中拿出30%给实验室集体,由其自主决定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教师奖励方面,另有10%给学院。这样就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并为公司和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据了解,理工雷科成立以来,学科组的重大科研项目数实现了翻番、到校科研经费和SCI论文数平均增长40%以上,自然基金项目更是从2008年的1项增加到现在每年4-5项。

  据刘峰介绍,理工雷科目前专有一层办公区用于接纳前来实习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学生实习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一些优秀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留在理工雷科。

  2010年研究生毕业之后留下来工作的牛亚雷,目前是理工雷科一个最大产品部门的产品经理。这位年轻人在读研究生期间就来到理工雷科实习,从开始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到逐渐接触项目、参与一些底层技术的开发,目前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

  “理工雷科为我个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空间,同时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使得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减少了个人发展道路上的迷茫和不确定,个人事业方向更为清晰。”牛亚雷表示。

  近期召开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重点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首都科技资源整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对此,戴斌感到鼓舞,“中关村示范区政策的好处是,不仅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的保障,还形成了一套有很强执行力的机制,并通过先行先试政策给我们启发和思路,对此我们从心底里觉得感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