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你敢突破“不成文禁忌”吗?

2014-04-13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纵观我们身边,总能发现生活中存在着那么些乍看之下显得十分“正确”而符合生活常识的“不成文禁忌”。人们照着这些“禁忌”做事,既“安全可靠”,也能避免旁人闲话与随之而来的社会压力。

    试举一例:随着社会发展与观念的变迁,许多丧偶老人开始大胆地道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开启另一段“黄昏恋”。抛开传统伦理与现实利益不说,这 本是法律赋予人的基本权利。但是,现实中不少此类老人往往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一怕给子女“惹麻烦”,二怕街坊四邻“闲言碎语”,选择了隐忍退却,遵守 “不成文禁忌”。

    细细数来,这些“不成文禁忌”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时代发展变化与人们观念更新之间的错位造成的。当历史发展的车轮前进到了一个新时期,与之 相伴而来的生活方式、理念也需要逐渐变迁。而如果传统观念依旧停留在过去,甚至还裹足不前,就会成为“不成文禁忌”,成为背负在某一群体身上“自我束缚” 的负担。

    “不成文禁忌”之所以存在,也因为社会中多数人无意识间在用自己的选择为其提供生存土壤。如今,“老人不适合学车”“不能与艾滋病感染者一 起吃饭”种种,虽然其荒谬性早已被证明,但不少人却依旧心存疑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甚至愿意选择性地相信那些支撑自己疑虑的事实,“不成文禁忌” 的破解也就无从谈起。

    曾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许多人围着一扇门往外拉,使出吃奶的劲儿却一直打不开。正在讨论门是否坏掉时,另一个人走过来,轻轻一推,门应声而开。既然现实生活中的不少“不成文禁忌”源自观念的“作祟”,就需要社会观念风气的逐步扭转来涤荡。

    不少“不成文禁忌”的逻辑其实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诘问,也站不住脚,还会在无形中束缚新生事物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突破这些“不成文禁 忌”不仅需要少数个体站出来的勇气,更需要让社会发出更多理性思考的声音。要让人们意识到,所谓“禁忌”不过是一扇轻轻一推就能打开的门。推开门,就是一 个崭新的世界。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