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峰推着装满捐助物资的小车走进站台。昨日,他携带图书及保暖衣离京,前往15所藏区学校。
“千里走单骑,送爱进高原”。昨天(10月15日)下午,“智富西部”草根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张小峰,带上募集到的物资,独自乘火车从北京出发,准备前往西藏的15所学校,将物资送到在那里支教的老师和牧区学生的手中。
昨天下午1点,北京西站南广场。
张小峰推着一辆堆着一人高货物的小推车,缓缓走进站口。小推车上,堆放着募捐到的几百本书、几箱旧衣服,以及投影仪等物品。
“这只是一小部分。”张小峰说,17台二手电脑、几百套保暖衣等大部分募捐到的物品,已经提前发往了西宁。
张小峰介绍,“智富西部”是一项民间草根公益活动,“目的是把京沪穗过剩的资源,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公益可持续发展项目,向西部搬运”。他事先走访了这次准备去的15所藏区学校,根据他们的需要有目的地筹集物资。
张小峰把自己比喻成这个活动的“搬运工”。“之前我当过部门经理,也有自己的公司,一个月赚几万不是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追求的”。现在,他已经辞去了所有工作,全职做公益。
目前,张小峰总共募集到1万多元的捐款。“还缺2.1万,是我答应给孩子们买棉服的钱,虽然没募集到有些可惜,不过我觉得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 对话
“一生用在小房子换大房子毫无意义”
新京报:你的援助目标如何选定?
张小峰:我们不能培养援助对象的依赖心理,也不做应急的事情。(我们做的)比如,国家拨款为藏区的孩子们建设了校舍,我看后发现,孩子们缺少餐桌、图书室、棉衣,就决定捐助。
新京报:物资如何募集来的?
张小峰:此次募捐的数万元物资,很多来自朋友们的捐助。另一方面来自微博。我计划募集30台二手电脑、3000册旧书、几百件棉服等,靠个人关系解决了70%,发微博后,基本解决了剩余的30%。
新京报:全职做公益之后,靠什么养活自己?
张小峰:靠着以前的积蓄,我还能坚持一年。在一些公益项目落实后,我觉得总会有办法让自己不饿死。
新京报:你做公益的这种方式能够复制吗?
张小峰:可以,但有一些前提。除一颗公益之心外,还得经历丰富、资源丰富,有一定的积蓄。还得能吃苦(笑)。
新京报:以后准备一直投身公益事业吗?
张小峰:是的。如果我把一生都用在“将小房子换成大房子,把小车子换成豪华车子”这种目的上,我觉得这一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