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百姓宣讲员畅谈“北京精神”

2011-10-20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日前,近10名百姓宣讲员齐聚市委讲师团,热议正在全市开展的“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和表述语评选活动。大家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北京精神”作注脚,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

    “我对第一条表述语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发言的是全国道德模范、宣讲员厉莉,“里面的‘包容’这个词,让我想起电视剧《奋斗》中主人公说的话,他说如果全国只有一个城市能涵养艺术家,这个城市一定是北京——因为北京最包容。”

    这个东北姑娘,如今不仅在房山区人民法院尽职工作,还因自己两捐骨髓的爱心行动当选首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分子。城市的包容,让她在北京找到了家的感觉。

    昨天参加座谈的,都是北京市百姓宣讲活动3年来表现突出的骨干宣讲员。基层法院法官、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民俗旅游户“老总”、来京务工的“北京好人”、大学生“村官”……与专家学者相比,他们的身份很普通,谈起“北京精神”,也显得格外实在。

    河南人李高峰说,来了北京,自己的思想确实解放了很多,敢做也敢想,做志愿者清理垃圾的活动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人做,到带动朋友、志愿者一起做,现在注册队伍有800人,没注册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我得说,这就是北京城市的创新精神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国”在村民看来,可以体现为对垃圾分类从不理解到支持、自豪的转变;“创新”除了中关村,还有每个人主动、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宽容”在自己的民俗户里的体现,就是多替别人考虑、热情待客、不怕吃亏;“厚德”,在普通人身上可以表现为“厚道”……座谈中,大家普遍对第一条候选表述语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进行了解读。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确实需要自己的城市精神。”厉莉说。大家表示,“北京精神”就是北京的精、气、神,是北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又一张名片。提炼和培育“北京精神”,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北京人的自信与自豪,进一步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

    市委讲师团团长崔耀中介绍,“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百姓宣讲团”将挑选最得力的宣讲员组队,用普通百姓的视角去理解“北京精神”,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宣讲“北京精神”。全市百姓宣讲“北京精神”活动将至少举办25场,条件具备的话,还有望增加到50场左右。“‘北京精神’不只是口号,还需要每个北京人践行其内涵。百姓宣讲员就是要用自己的宣讲行动践行‘北京精神’。”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