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8日),和田的天刚蒙蒙亮,12名来自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便整装待发了。他们要给100位对和田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拍摄肖像和全家福。
和田地区幅员辽阔,志愿者们兵分两路,一路奔洛浦县,一路奔墨玉县。
记者跟随第二路志愿者出发了。因为要拍摄的对象遍布墨玉县16个乡,抵达县中心后,大家又两两一组分头行动。
跟随来自朝阳区文化馆的志愿者边群,记者来到喀尔赛乡艾杰克村。退休武装干部哈里克·怒日听说我们要来,已早早在门前洒了水,将浮土扫得平平整整。“你好!”哈里克右手抚在左胸口,微微欠身,致以维吾尔族风格的问候,随后老人率领一家6口人带着边群参观起来。
眼前的哈里克头戴黑呢帽,身穿夹克衫,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可就是这位不起眼的老汉,2000年曾在寒冬时节深入沙漠寻找扰乱治安分子,立过大功。在大儿子卡德尔眼里,爸爸不是英雄,而是全家的靠山。“以前我们兄弟四个,有三个念大学,爸爸妈妈很苦。”他说,那时候为了帮助爸爸,自己也跑到辽宁卖了10年葡萄干。现在,家里的日子好多了。谈笑间,边群为全家人抓拍了不少照片。等大家发现时,相机里已经有了很多幸福而恬淡的瞬间。
告别哈里克,又来到喀尔赛乡阿塔村的努尔买买提·阿卜杜艾尼家。53岁的努尔买买提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也曾是村支部书记。面对镜头,努尔买买提很不好意思,“这辈子也没照过几次相”,他和老伴有些手足无措。还是1岁半的小孙子比拉力对镜头最有感觉,咯咯咯笑个没完。这下,老两口也放松下来,抱起孙子亲个不停。镜头里,便有了祖孙三人的快乐定格。
当听说志愿者们拍摄的照片会冲印、放大、安装在镜框里再送回来时,村民们都非常高兴。
接近14时,边群才将上午4户人家的拍摄任务完成,一口水没喝。下午4时,记者又赶往另一组。
21时,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有一队摄影师仍在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博尔赞村进行拍摄。整整一天,大家已拍摄了40多户人家。大部分人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今天,还有更多的人物正等着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