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一位“80后”法官的“走转改”

2012-05-07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5月3日一大早,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一庭法官陈昶屹开着“普桑”出门了,一桩棘手的宅基地纠纷案正等待他前去调解。

    被任命为代理审判员已经4年,许多书记员干的活儿,陈昶屹仍然习惯自己跑一趟,“多实地去看看,和当事人聊一聊,判案子才不会‘纸上谈兵’。”陈昶屹说

    法院司机人手不够,陈昶屹经常自己当司机,这辆有些年头的手动挡“普桑”,陈昶屹开起来得心应手,一路上还不忘给书记员“上课”,“写笔录的时候数字一定要弄准确,一项项都得跟当事人核实清楚……”

    车开出四环,很快就到了当事人刘老太的居住地——大有庄。这里是海淀区的一处“城中村”,许多住户面临拆迁。刘老太的父母留下一处平房,眼见着拆迁在即,姐妹五人因为房子分割闹起了别扭,先前和和气气的好姐妹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不让官司打完亲情没了,陈昶屹决定先调解试试。

    第一次上门调解的时候,陈昶屹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去的时候,门开了,陈昶屹笑脸遇到的却是“冷屁股”。等陈昶屹第三次叩开刘老太家门的时候,这一大家子人明白了,“这个法官是真来给我们解决问题的。”

    这处150多平方米的平房先后经过多次翻修,房间格局错杂、大小不一,很难一人一间进行分割。第四次调解的时候,陈昶屹费尽口舌终于让姐妹五人接受了分割方案,而今天这次调解主要是测量并落实分割方案。

    寒暄几句后,姐妹五人拿着卷尺在陈昶屹的指挥下,开始逐一丈量各个房间的尺寸,书记员也在一旁帮着记录,测量进行得十分顺利,因为分房子闹僵的五姐妹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矛盾最深的老二和老四也相互搭起话来。

    “陈法官一次次地上家里来,我们都很感动,他给我们讲法律、说道理,我们信。再说自己也想通了,多分一点少分一点,都不如姐妹情分重要。”刘老太一边拉尺子一边对记者说。

    房间丈量完毕,书记员开始填写笔录,满头大汗的陈昶屹把刘老太五姐妹叫到客厅,逐一和他们核实自己分配的房产面积,等刘老太五姐妹在调解笔录上签完名,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

    谢绝了刘老太一家留下吃饭的邀请,陈昶屹又开着车匆匆往回赶,“下午要开两个庭,我们得抓点紧!”陈昶屹边开车边对书记员说。

    事实上,这只是陈昶屹调解结案的数百起案件中很普通的一起。2009年,工作不到4年的陈昶屹便以结案总数第一、调解率第一的成绩当选海淀法院的“结案状元”。 

    已经工作7年的陈昶屹是个“80后”,如今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的他,虽然每天办的是大量琐碎的民事案件,全年结案超过500件,但他从没放弃对每一起案件争取调解的努力,为的只是一个很朴素的目的——既让当事人服气,又不伤和气。

    谈到自己的“调解经”,陈昶屹说没有什么秘诀,“其实和你们记者一样,法官也需要‘走转改’,多到实地了解情况,多替当事人考虑,才不会照着法条机械办案,才能和当事人建立信任,调解才会得到信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