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黑河:中国水权改革在这里试水

2011-04-28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黑河流域甘州区境内的湿地。


黑河上游祁连山的草原。


黑河流域的玉米制种。

  黑河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中国水权改革最先在这里试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中国第一河”。

  黑河出祁连山,润甘州大地,入居延海。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地流淌在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中段,浸润着那里的茫茫戈壁,大漠绿洲。

  被世人所关注的,是因为黑河流域愈演愈烈的水资源矛盾。被世人所关注的,还有围绕水资源矛盾进行的中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270余年的分水制度有了新内容

  黑河上游大部分在青海境内,那里是黑河径流的主要来源区,农田灌溉面积较小,耗水并不多。

  黑河中游在张掖市境内。这里集中了黑河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83%的用水量和89%的国内生产总值,曾以5%的耕地向甘肃提供了35%的商品粮。显然,耗水大户也在中游。

  黑河下游大部分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最终目的地是居延海。

  事实上,黑河奔向居延海的旅程,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愈发沉重和艰难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已经无力奔流到“海”了。黑河下游曾经断流的时间由20世纪50年代的约100天,逐渐延长至本世纪初的200天。频繁断流的结果是: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消亡。

  黑河流域的灌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历朝历代对黑河流域的农业都很重视,但由于黑河流域水资源极不协调,水事纠纷由来已久。史料上水事纠纷的最早记载见于明末清初。

  《甘州府志》记载,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陕甘总督年羹尧赴甘肃巡视,途经黑河下游高台县的镇夷五堡。由于上游的张掖、抚彝(今临泽)往往截断水流,镇夷五堡老百姓告状,“具诉水利失平”。为此,年羹尧首次订立了黑河“均水制度”,消除各地间的水事矛盾。

  资料显示,“均水制度”规定:每年芒种前十日寅时起,至芒种之日卯时止,十天内高台上游镇江渠以上十八渠一律封闭,所均之水前七天浇镇夷五堡地亩,后三天浇毛(目)、双(丰)二屯堡地亩。均水期间,由鼎新(今金塔县)知事兼巡河道,严格执行,并授权下游县官到上游督察,派出由下游各县组成的水使181名,坐守各渠口。据记载,当时均水的范围相当于今天张掖市至金塔县,处于黑河的中游。

  “均水制度”实施200多年来,在当地形成了“水规大似军规”的铁律,谁也不敢违规,这项制度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在原均水制度的基础上,先后经过数次调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一年两次”的均水制度。这项制度规定,一年中分4月和5月两次从张掖境内按照农灌时间给金塔鼎新灌区放水。

  记者了解到,这个现代均水制,只是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用水做出了一些规定,确切地说,解决的是甘肃内部县区之间的水资源平衡问题,打的只是“小算盘”。

  均水制对中下游特别是下游额济纳旗的生态用水一直未予考虑。额济纳旗绿洲随着黑河断流时间的增长,生态迅速恶化,所在的阿拉善地区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1997年底,水利部批复了《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据张掖市水务局介绍,黑河年度分水采用平行线原则,即根据莺落峡当年来水的多少,制定正义峡相应的下泄水量指标:用3年时间,实现当莺落峡来水15.8亿立方米时,向下游泄水9.5亿立方米的黑河分水目标。

  2000年7月,黑河水量开始实施统一调度。从1724年到2000年,同样是一条河,在经过了275年后,黑河分水制度终于涉及到了省际分水问题。黑河,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条河。

  张掖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国强介绍,2000年,张掖市组织实施了五次“全线闭口,集中下泄”,完成了年度黑河水量调度任务。当年,莺落峡来水14.62亿立方米,正义峡下泄6.5亿立方米,黑河历史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跨省际分水。

  2002年7月17日,黑河水到达干涸十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形成水域面积23 .66平方公里;9月24日,黑河水流归干涸四十多年的西居延海。

  节水从给予“水权”开始

  “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派干部守住每个出水口。这种强迫式的分水,只是临时的应急。黑河分水,显然不能靠这种行政措施来实施。通过节水盘活存量水资源,才是分水的长效措施。

  2001年,张掖市提出,在张掖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2年3月,水利部批准张掖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从2002年到2004年,为期三年。水利部在批复函中说,这是“首次开展的一项综合性节水示范项目。”

  在节水型社会试点中,张掖市率先在水权制度改革方面寻求突破。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斌介绍,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记者了解到,张掖市在水权制度改革中,采用了两套指标体系作为支撑。一套指标体系为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即在现有水资源总量26亿多立方米的基础上,削减5.8亿立方米的黑河引水量,保证向下游输水9.5亿立方米。其余水量,作为张掖市总的可用水量,也就是全市的水权总量,由政府进行总量控制。

  另一套指标体系为定额管理体系。即依据张掖全市的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和生态的用水定额。对农户来说,在人畜用水以及每亩地的用水定额确定后,便可根据每户人畜量和承包地面积分到水权。

  记者看到,现在张掖每个农户都有一本“水权证”,标明家庭的人口数、经核定的灌溉面积、养殖业、生产经营规模等情况,以及配水依据和所拥有的水权总量。

  与此同时,张掖市将水资源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水票制度。用水户持水权证向水管单位购买每灌溉轮次的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多余的水票可以交易,交易价格可由双方商定。水票作为水权、水量、水价的综合载体,成为连接政府、农户和市场的渠道,使用水户的使用权、经营权、交易权得以体现。

  水源涵养:把“水蛋”做大

  几乎每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长安国锋提的建议都是生态环境方面的。

  安国锋的关注是祁连山,“祁连山被称为‘绿色水库’。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接受媒体采访时,安国锋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很焦虑。

  祁连山北麓70%的水源涵养林在肃南县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主要任务在这个小县。据肃南县介绍,全县有林业用地8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1.8%。境内有冰川964处,总面积408平方公里,占甘肃冰川面积的20.7%,冰储量达151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33条。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除了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外,重要的是要进行科学建设。”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说。

  祁 连 山 水 源 涵 养 林 的 主 要 作 用 就 是 储 水存水。刘贤德说,祁连山出山口总水量为73亿立方米左右,其中13%左右是由冰川补给的,87%则来自森林涵蓄水,而水源涵养林对 于 上 部 的 冰 川 也 起 着 保 护 作 用 , 使 其 以 比较均衡的速度融化。

  安国锋认为,国家要建立以天然林管护补偿、天然草场补偿、水资源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为主要内容的祁连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倾斜、项目实施、技术补偿、税费改革、人才技术投入等方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全面推进祁连山区生态补偿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撑。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