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沿淮四省得分均超80

2009-06-29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学生到淮河淮南段岸边采集水样。

  近日,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等部门,对淮河流域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四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2008年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

  与以往考核有所不同,这是在规划去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后的第一次考核。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得分为91.5、88.8、83.4和81.7。

  干流水质改善明显

  Ⅱ—Ⅲ类水质断面占71.4%,部分支流河水已见清澈

  6月24日,记者走进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段淮河圈堤实地探访。

  “十几年前,那时候淮河水污染得特别厉害,河中心是清水,河两边全是黑水、臭水,家中的自来水处理后都有股怪味。现在,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的确是比以前好了。”家住河堤外侧金太阳社区的王保维大爷坐在庭院门口的躺椅上向记者介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部高级工程师王东是长期研究淮河治理问题的专家,他告诉记者,今年的考核主要有两大指标——工程和水质,而且,水质指标里加入了氨氮指标。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报告,淮河流域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流域内24个跨省界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需氧量)评价全部达标,20个断面的氨氮评价达标。

  王东还提供了另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2008年淮河流域86个国控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38.4%,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9.5%,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2.1%,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干流水质改善明显,Ⅱ—Ⅲ类水质断面占71.4%,同比增加42.8个百分点;Ⅳ类水质占28.6%,同比下降42.8个百分点。

  与去年报告的“水质保持稳定”不同,“改善”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

  王东说,“在干流,水质的改善以肉眼观察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在一些支流,水质改善却是显而易见的。”他告诉记者,如今像河南的洪汝河、沙颍河,河水已见清澈,多年治淮成效已经显现。

  不达标断面多系缺少径流

  沿淮流域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要加强

  报告中提及的不达标断面,分别为河南省颍河沈丘纸店、泉河沈丘李坟、安徽省濉河泗县八里桥以及山东省沙沟河沙沟桥断面。

  王东说,这些断面不达标主要是氨氮指标不合格。“这些不达标断面一般都接纳较多的城镇生活污水,如果河流没有较多的天然径流维持,即使排放达标,水质也不能达标,而这些断面恰恰都是缺少径流的。”

  记者在安徽淮南市了解到,2008年淮南市污废水排放总量12027.47万吨,比上一年减少7.96%,全年淮河淮南段Ⅲ类水质及其以上水质占68.6%。

  数据虽然在改善,但沿着淮河岸边,越往生活区走,沿岸的生活垃圾越多,漂浮在水中的塑料制品也更多了。

  在淮南市环境保护局,高级工程师赵葆青对记者说,“下一步,淮河治污还要加强沿淮流域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不能忽视农村治污力度。淮河治污是一个流域性的问题,希望国家建立一系列的联防联控措施,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把淮河污染治理好。”

  四省沿淮所有县建有污水处理厂

  减排与治淮结合,造纸企业多数关闭

  目前,淮河流域共建成23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形成处理能力约每日918万吨,较2007年增加39座,新增处理能力约每日171万吨。四省淮河流域辖区均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一座或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

  “不能小看这些数字,规划去年4月刚刚批复,项目取得这样的进展来之不易。”王东说,像安徽省的沿淮地区经济都不很发达,但迄今为止,其所有县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

  莲花味精,这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因为污染治理不力曾多次受到处罚。“我今年4月份还去过‘莲花’,水污染治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企业通过关停高污染生产线,加之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和清洁生产的实施,每年的COD排放量从原来的几万吨减少到现在的几百吨。”

  据了解,江苏省将沿淮所有化学浆造纸企业统统关闭,河南的草浆造纸最多时有几千家,如今只剩20家左右,规划实施确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赵葆青对淮河治污充满信心,他说:“这些年淮河水脏,但是没有发生特别重大污染事件,通过关闭‘十五小’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科学调控淮河支流涵闸,以前淮河中的大污染团现在基本没有了。”

  淮河水质仍属中度污染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