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全国捣毁假药窝点1100多个 缴获假药2亿片

2012-08-07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近日,公安部指挥全国31个省(区、市)190个城市的公安机关,对24个特大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开展统一收网行动,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05亿片,涉案价值11.6亿元,破案8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多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

    开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将制售假药犯罪作为首要打击目标,坚持“端窝点、打源头、摧网络”。公安部根据地方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的河南新密“5·05”制售假药案等24个重大案件线索,指挥涉案地公安机关循线追踪,深挖扩线,逐步掌握了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制售假药犯罪网络。

    今年6月,公安部成立行动指挥部,对24个重大案件线索实行挂牌督办,将参战省份划分为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战区,成立前线指挥部。经缜密侦查,各涉案地公安机关迅速查清整个犯罪网络,准确锁定全部犯罪嫌疑人。7月25日,公安部调集各地1.8万多名警力,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此前锁定的侦控目标悉数落网,纳入打击范围的犯罪窝点全部被捣毁。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不法分子制售假药,手段卑劣,令人发指。从被侵害的对象看,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病等慢性、疑难病症患者,或癌症等急、重症患者;从犯罪手法看,在制造假药过程中,犯罪分子非法添加“盐酸二甲双胍”、“格列苯脲”、“西布曲明”等成分,甚至加入镇静、致幻或有毒有害成分,使患者误以为产生疗效,实则延误治疗,甚至导致肝肾损伤、心肌梗塞、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安全。还有的不法分子直接用生理盐水灌装生产假冒狂犬疫苗,轻者延误治疗,重者危及伤者生命安全。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假药犯罪远未根除,犯罪手法也出现新的特点,隐蔽性、欺骗性更强。从破获案件情况看,部分不法分子在假药包装上编造“桑茯胶囊”、“稳压肽片”等误导性名称,并利用宣传单、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编造治疗功能,肆意夸大疗效;部分不法分子或以供销药品原料名义发布广告、暗中串谋,或单线联系、匿名相称,或要求购买时以“1号”、“白片”等指代药品,逃避公安机关打击。

    公安机关欢迎广大群众投诉举报假药犯罪活动,一经查证属实,公安机关将给予举报人500至5万元人民币奖励;对在捣毁特大犯罪窝点、打掉特大犯罪团伙、侦破特大犯罪窝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予以重奖。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