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墨西哥城3月2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2日下午3时,参加第四届世界水论坛的各国代表们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一致通过了《部长宣言》,持续了一周的本届论坛落下了帷幕,但应对水危机的全球行动并未就此结束。如何在未来增加水领域的投资,加强管理,使各国全面实现水领域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仍然困难重重,需要各国付出巨大努力。
《部长宣言》重申,水特别是淡水对全球脱贫与消除饥饿、减少水灾害、健康、农业和农村发展、能源和粮食安全、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等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宣言》呼吁各国将水和卫生列入国家行动,并将其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宣言》敦促各国采取切实行动实现在2015年将没有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的人口比例减半的承诺。
采取地方行动应对全球水危机
第四届世界水论坛的主题是“采取地方行动,应对全球挑战”。本届水论坛的组织者认为,不管水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与水有关的问题在地方级别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各部门和各地区的协作下,要获取具体效果,各地方的行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行动将使我们更加接近于满足MDGS、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以及21世纪地方议程所确定的与水有关的目标。
之所以强调要采取地方行动应对水问题,是因为国际社会有一个强烈的共识:如果各地能够并愿意采取地方行动的话,各地方所蕴藏的解决水问题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在第四届水论坛的筹备和举办期间,各项活动寻求采用实际的、知识的、财政的和政治的手段,支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地方行动,其目的是实现承诺,为地方行动消除障碍,为各地开展活动创造机会。
围绕这一主题,本届论坛参与者在全球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水挑战和问题,即5个框架议题,以及一些被许多人认为影响全世界地方行动开展的进程和因素,即5个交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5个框架议题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管理、使所有人获得水和卫生设施、基于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水资源管理、风险管理;5个交叉议题是地方水行动计划融资新模式、制度建设和政治进程、能力建设和社会实践、科学、技术与知识的应用以及目标、监测和执行评估。
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代表,包括50多位世界各国的水利部长参加了本届论坛,围绕各主题和交叉议题所举行的会议、讨论多达几百场。
“中国模式”影响力日增
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简简单单8个字,却足以概括出中国水问题的严重性:洪涝灾害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届论坛所设置的主题同中国水资源现状非常契合,比如说‘基于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水资源管理’这一主题,以前我们过分强调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水生态和水环境的破坏,但现在我们正在改变以前错误的做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恶化。”
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接受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通过多年实践,中国逐渐找到了一条国家宏观调控、私营部门逐步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之路,解决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这种“中国模式”无形之中在国际水领域成为“方向主导者”,引起国际水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许多国际水会议必邀请中国出席。此外,中国提出的许多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措施,比如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更多地是将其付诸实践,许多外国同行对此羡慕不已,“我们欢迎外国同行到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进行实践!”汪恕诚笑着说。
谈到参加此次论坛的收获,汪恕诚说:“有两点感受:一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解决贫困问题;二是要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更多考虑生态、航运、取水、防洪等多方面综合效益。这也是当前中国水资源领域最重要的事情。”
加大投资应对水安全和水污染记者在采访参加第四届世界水论坛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一些国际组织负责人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稀缺的同时,全球范围内水污染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在很多地区甚至有恶化的趋势。他们纷纷呼吁世界各国加大应对水安全和水污染的投资。
世界水理事会主席洛克·福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球水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日益紧张,水污染十分严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水量不足。此外,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当谈及水污染时,他加强了语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福雄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大投资是必需的。
采访中,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指出,中国有3.2亿人饮用水不安全。类似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十分普遍。为此,中国政府将在未来加大投资,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完全有信心完成甚至提前完成MDGS。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也做出了有力回应。世界银行负责基础设施的副行长凯瑟琳·谢拉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