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路街道日前发布了《2011年万寿路地区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报告》。这也是本市首个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报告。
此次万寿路地区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由万寿路街道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独立完成,指标体系设计由十几位专家共同完成。调查于2011年11月启动,历时近两个月。最终获得有效样本量2160个,涵盖了万寿路街道所辖36个社区。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全面。
调查结果显示:万寿路地区居民社区幸福感总体良好;对于未来发展,社区居民普遍表示积极乐观,“幸福万寿路”系列便民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如“便民菜站”、“社区循环小巴”和“放心早餐”等民生工程,得到了地区居民的认可和欢迎。
万寿路街道办主任曹宇明表示:街道办事处作为最贴近基层、最贴近群众的政府部门,对于不断改善和提高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负有最直接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开展地区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作为万寿路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有助于完善现有的工作,而且对于街道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曹宇明主任还表示,今后万寿路街道每年年底都将开展对地区居民的幸福感调查。
链接:万寿路地区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报告解读
关键词:幸福
调查报告显示,在百分制下,万寿路地区居民社区幸福感为76.5分,总体达到良好水平。在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近九成居民幸福感“达标”。其中,四成居民的幸福感在80分以上。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万寿路街道所辖的36个社区评比中,有64.7%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社区最幸福,表现出居民对万寿路地区各社区工作开展的认可。
关键词:乐观
对于未来五年的幸福感,有近八成(79.6%)的居民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其中,年长者比年轻人更乐观(60~80岁:81.1%;18~30岁:76.6%),中、低家庭收入者的乐观程度不低于高家庭收入者(低收入:80.8%;中等收入:79.8%;高收入:78.2%)。
近半数居民认为社区幸福感的提升与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结合居民对社区幸福感的乐观预期,研究者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居民对政府管理者的信任。
关键词:社区管理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图发现,社区管理(80.5分)是社区幸福感的优势区,街道的管理态度、管理效率等次级指标总体表现突出。
社区美化绿化、基建管理、垃圾清运、宠物管理等社区环境指标(70.5分)是社区幸福感的重点提升区。在社区服务方面,出行交通和医疗服务表现最好。在社区文化方面,邻里关系总体比较融洽(78.4分),平均每人有7.5家既谈得来也紧密交往的知心邻居;52%的居民认为本小区居民素质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中有20.9%认为大幅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些都共同促进了居民社区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增加。
关键词: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幸福万寿路”系列便民工程中的重点工作,“便民菜站”、“社区循环小巴”和“爱心早餐”三项便民工程受到了地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居民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1.6分,73.9分和69.1分。特别是“便民菜站”,虽然仅开设短短半年,就已经成为万寿路地区三成多居民买菜的首选(30.5%)。
关键词:期待
对于未来一年万寿路街道即将开展的便民工程中,“老旧小区改造”(38.5%),“敬老公寓管理提升”(21.2%)和“幼儿园建设”(14.8%),分别成为居民最为期待开展的工作。
居民对于未来几年万寿路地区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便民服务的多方面开展和宣传”(20.5%)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等(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