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昌平:坚持高端引领 加快转型发展

2012-06-25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百名少年儿童共绘草莓长卷。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草莓天瀑。

    

    草莓博览园集雨湖畔。

    

    投入使用的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

    

    投入使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楼。

    

    建设中的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全景沙盘。

    

    投入运营的神华集团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未来的北京科技商务区。

    

    历经沧桑的巩华古城。

    

    巩华城拆迁村回迁小区兆丰家园。

    过去五年是首都科学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昌平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牢牢把握功能定位,深入探索符合区情实际的发展道路,改革发展民生稳定等各项事业取得扎实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2006年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24.5亿元增加到447.7亿元,年均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由16.6亿元增加到45.4亿元,年均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699元和13441元,年均增长10.2%和10.7%。

    当前,昌平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产业结构正在由房地产和制造业为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增长动力正在由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正在由被动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辐射带动和要素梯度转移向产业功能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开发联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合转变;社会管理正在由政府管控为主向管控、服务和参与并重转变。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昌平将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区域发展方针,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转型步伐,推动科学发展,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努力把昌平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体现世界城市建设最新发展的示范之区,创造激情竞相迸发、创意智慧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汇聚的活力之区,天蓝、地绿、水清,城乡风貌秀美的魅力之区,社会群体平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之区,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昌平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对话一把手

    坚持高端引领 加快转型发展

    ——访昌平区委书记侯君舒

    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构想的实施,昌平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中关村核心区扩区,给昌平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按照新的形势要求,昌平抢抓历史机遇,推动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转型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昌平发展的主线。

    转型,首先转的是产业结构。“昌平过去的主导产业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在全区的地税收入里占了很大比重。现在,我们正在向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

    转型需要机遇。“对于昌平来说,现在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关村核心区建设。”侯君舒介绍,2010年,昌平六环路以南220平方公里,被纳入中关村核心区,产业升级转型正当其时,“为了降低房地产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为核心区建设提供空间,我们咬牙把原规划的10平方公里住宅用地调整成了科研和产业用地。”

    一个“咬牙”把记者逗乐了。

    “调整时,部分房地产项目其实已经开始前期的开发运作了,政府拿到的土地出让金,要原封不动退回去;同时,还要拿出大量的钱,开发建设科技园区。——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侯君舒微笑着解释。

    转型的阵痛不可避免。过去5年,昌平房地产税收占全区地税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以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为载体,高端产业也在昌平迅速崛起。

    侯君舒介绍,过去5年,中关村昌平园增加值年均增速22.1%。预计到“十二五”末,昌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30%。“像我们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差不多已经装满了,准备再扩一倍。”

    而随着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区的建设,央企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在昌平也逐渐显现。“近水楼台先得月”,随着央企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昌平区域内兴起。此外,昌平正在建设北京科技商务区,以科技金融、科技商务、研发服务三大新兴业态为主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未来也将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在转,增长动力也在转。“昌平的增长动力正在由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侯君舒介绍,随着中关村核心区的建设,昌平正在成为全北京市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截至2011年,昌平的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35.6%,比200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中关村昌平园科研人员已达到1.7万人。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共引进了111名入选“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加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功能区引进的人才,计划进驻昌平的“千人计划”入选人才将达到150人。

    高端人才引进来了,还要留得住。侯君舒透露,昌平将拿出相当面积的土地,以市场化的方式,供应给入驻的大型企业,以解决科技人员的职住平衡问题。同时,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科技人员的生活消费需求。

    此外,为激发区域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从2009年起,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过去3年,昌平先后有6个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9家企业在国内外成功上市。2011年,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6.5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5个百分点。

    “过去5年,昌平转型发展取得了成效。在今后一段时期,转型发展依然是我们的主线。当前昌平转型发展的各类要素齐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朝着现代化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建设目标大步迈进。”侯君舒郑重表示。

  世界草莓大会盛况空前

    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于2012年2月胜利召开,这次盛会被国际园艺学会盛赞为“前所未有的一届世界草莓大会”,66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名草莓专家,20余万游客参与体验了一段充满激情和欢乐的草莓之旅。“办好世界草莓大会,拉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昌平按照这一产业思路,在全力确保大会成功举办的同时,紧密谋划草莓产业的后续发展,努力推动全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目前,昌平已经将眼光瞄准农业发展的高端环节,深入推进“一园三中心”场馆设施的后续开发和利用,持续打造昌平农业会展品牌,着手开展后续展会活动的策划和运作,积极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农业展会落户,促进农业与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昌平特色的会展农业聚集区。

    沙河大学城初具规模

    沙河大学城位于昌平区沙河镇,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个大学园区之一,沙河大学城是一个以高等教育为中心,融学习、工作、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学园都市。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799.72公顷,总投资280亿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外交学院五所中央直属大学即将入驻,学生教职工达到10万人。目前,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已陆续开学,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工程基本完工。沙河大学城将成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未来科技城拔地而起

    作为北京市 “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一城”,未来科技城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根据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和要求,神华、华能、中国商飞、国家电网等15家中央企业在昌平区集中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未来科技城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交界地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总体定位是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目前,15家央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一期入驻运营。未来科技城按照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和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的目标,将于2015年全面建成。

    北京科技商务区加速推进

    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位于京藏高速路与“北清路—七北路”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十字交点,衔接着海淀、昌平两大科技创新板块,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分为五大主导功能区:北部的科技金融岛,西部的生命科学产业园,中部的科技商务中心区和科技运动公园,东部的京北数码港。将重点发展以科技金融、研发服务为主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生活性服务业,目标是建成“世界城市示范区、科技创新前沿区、京北商务中心区、低碳实践先行区、宜居生活模范区”。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初步测算,预计到2018年将投入1800-2000亿元资金。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