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义务教育改革“西城样本”

2014-09-11  来源:《瞭望》
[字体: ]

 以前择校现象普遍,各个学校都是挑好学生,现在彻底取消了入学考试选拔,学生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怎么搞好教学是考验每个学校的大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是教育领域一大顽疾,多年来难以根治甚至愈演愈烈,在北京等大城市尤其严重。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严格落实教育部、 北京市有关要求,以坚决态度和空前力度实施义务教育综合改革,通过取消“共建生”防堵以权择校、实行学区制严格就近入学、纪委介入强化招生监督、普通小学 直升优质初中、探索集团办学提升教育水平等综合措施,有力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教育系统人士表示,对于中央部委、央企等单位集中的西城区而言,治理择校难度和阻力更大,但西城区能够“啃”动这块“硬骨头”,对其他地区治理择校、推进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从取消“共建生”开始

  作为首都城市核心区,西城区名校云集、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但也存在分布不均衡、择校现象严重等问题。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今年年初,西城区开始谋划招生改革问题,就在这时,教育部出台了要求 19个重点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意见,北京市积极跟进很快出台方案,这也为西城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这次改革,我们就要动真格、 要真改,真正改出成效。”

  今年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小升初”将取消“共建生”,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 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为确保就近入学措施落实,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通过电脑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教育行政部门依据 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城区要实施取消择校、就近入学等教改措施,在全市各区县中难度几乎是最大的,其关键就是能否取消“共建生”。

  在北京,不少中央单位、市级机关、国企等单位多与优质中小学通过建立“共建”关系,每年获得一定数额的职工子女入学名额,而且由共建还衍生出“黄牛”等现象。“西城区有中央单位上百家,共建占比大,群众意见强烈。”西城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陈宁说。

  “为摸清实情,区领导和教委负责人跑遍了全区所有的学校,与校长、教师开座谈会,听取各部门意见,大家都认为应该改、必须改。”西城区教委主任丁大伟说。

  陈宁告诉本刊记者:“取消共建政策出台后,区里专门为辖区内中央单位召开政策宣讲会,还对50多家单位上门服务,讲明政策。尽管这些单位职工子女入学的期望值受到限制,但对西城区教育改革的政策给予了充分理解和配合。”

  避免跨学区择校

  为推进就近入学工作顺利实施,西城区以规划引领,优化全区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并出台实施了一揽子改革措施:

  一是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试行学区制,做到每个学区都有优质校,确保家长没有动力再跨学区择校;二是采取教育集团扩大范围、将薄弱学校并入优 质学校、试点优质中学设立附属小学等措施,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三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功能和办学整体水平;四是统筹艺术、科 技、体育等各类资源,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学区制,实现了全区11个学区都有优质学校,并将19所薄弱学校合并到优质学校,这从根本上遏制了家长跨学区择校的愿望。”丁大伟举例 说,比如,将长安小学、民族团结小学等6所小学并入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简称“实验二小”),实行统一教学管理和促进师资流动,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范 围,家长就没有必要都往实验二小挤了,一些原本招不来学生的学校也不愁生源了。此外,今年,西城区扩大集团化办学范围,新成立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等教育集团,使全区教育集团达15个,涉及73所中小学。

  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今年被并入名校实验二小,改名为实验二小德胜校区,校区执行校长张红告诉本刊记者,这次并校不只是挂个名校的牌子,而是要从 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师资交流方面做到真正的融合,今年秋季开学后就会先交流十多名教师,到对方学校去上课,努力实现真正的融合。

  除了学校合并,西城区还通过探索小学直升优质初中模式,提高一些“弱校”的吸引力。比如,今年确定了西什库小学、雷锋小学、椿树馆小学等12所 小学明年起按比例直升优质初中,政策一出,这些小学的招生形势发生巨变。椿树馆小学校长李晟告诉本刊记者,学校学生以往70%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片区内 的北京户籍学生没有门路择校的才留下来。区教委确定我们学校明年起可按比例直升北京八中的消息公布后,很多家长今年都不走了,学校的生源质量有了质的转 变,北京户籍学生达到了80%。

  学生家长郭昕说,今年区里不允许跨学区和择校,加上区里确定原本很普通的裕中小学今后可直升有名的三帆中学,自己的孩子上裕中小学也就能心安理得了。

  杜绝“权钱择校”

  有了学区制、学校重新布局等为基础,西城区在招生政策上严格执行就近划片入学,禁止跨学区择校,并坚持公开透明,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实现了学生 免试就近入学。据统计,小学入学除了寄宿制、民办学校等入学方式,全区小学生百分之百实现就近入学;“小升初”除了寄宿制、民办学校、特长选拔、直升等入 学方式外,实现百分之百计算机派位,计算机派位5958人,占77%,比去年提高了20%。

  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表示,西城区在推进招生方式改革时,加强前期调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完善招生方案,招生政策一旦确定,就严格执行,不留一个 “点招”名额。在操作环节,中小学生入学全部使用全市统一的招生网站,采取电脑派位,减少人为操作。对于针对中央部委、部队等单位的政策保障协调入学,全 部采用单位对单位进行,将人情关系变为单位关系,不允许个人操作。为严格执行,专门由纪检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招生过程。

  陈宁介绍说,西城区这次规范了招生方式和招生程序,大大净化了招生环境。比如,以前“小升初”入学方式就有11种,现在只剩电脑派位、推优派 位、特长生、九年一贯制直升等4种,挤压了个人操作的空间,堵塞了漏洞。以前招生比较乱,存在暗箱操作,而现在规范了渠道、明确了规则,全部以单位组织形 式进行,用机制、用规范、用电脑,实现了公权力全部归“公”,“阳光运行”。

  “没想到今年区里的招生政策改革幅度这么大,改得这么坚决!”黄城根小学是一所热门小学,校长麦峰告诉本刊记者,学校以前有17家共建单位,都 是中央、市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一年有200个共建名额,报名的有上千人。“那么多单位以前都求我,现在我这个校长一点权力都没了,但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孩 子上我们学校的机会增多了,大多数老百姓满意了。”他说。

  从“挑好学生教”

  到“把每个学生教好”

  北京西城区治理择校初战告捷,但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并非一日之功,今后教育工作整体提升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西城区教育系统人士受访时表示,此次西城区发挥政府功能,对教育资源重新布局优化,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公平、均衡的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不可忽视:各个学校的生源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防止成绩下滑、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是个巨大挑战。

  “今年招生改革后,大家都在考虑:学生换了,我怎么教?从以前的挑好学生来教,变为教好学生,把每个学生教好。这个任务很艰巨。”丁大伟说,以 前择校现象普遍,各个学校都是挑好学生,现在彻底取消了入学考试选拔,学生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怎么搞好教学是考验每个学校的大问题。

  北京市十三中校长马景林说,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和整合,政府行为已基本告一段落,接下来要过渡到教育内涵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大,各个学校都要 面对生源质量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努力加强学校文化和教育内涵建设。麦峰坦承:“以前有择校时,我们都是挑好学生,比如共建名额200个,报名的过千人,只 能通过测试来挑选优秀生源。现在班上的学生层次差异大,分数相差可能几十分,这种情况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肯定得变了。”

  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后,应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建议,面对办学新格局,应采取新的学校 评价标准与机制,考虑到教育集团、合并校和“大带小”的情况,应采取过程性增值性评价,而非结果性督导性评价比重。麦峰认为,以前是侧重上级教育督导部门 的评价,今后应加大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要征求每一个学生家长的意见。此外,应允许集团校进行一些探索,比如用人机制上给予学校更多权力,有助于搞活内部激 励机制。

  西城区的许多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表示,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政府应该坚定决心不能松劲,持之以恒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建 议教育部及市级层面严格措施,督促各地各级共同推进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加大惩治各类违背相关政策的办学行为,营造全国全行业推进教育改革的氛围,防止西城 区的教育改革成为“孤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