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致敬悲壮“驼峰”--探寻冰川上的生死飞行

2015-09-03  来源:
[字体: ]

  他们穿过湍急的河流、冰凉的沼泽和阳光透射不进来的密林,忍受着疲惫、恐惧和高原反应。当他们千辛万苦终于抵达目的地时,他们没有预期中的欣喜,因为,他们面前,是散落一地的飞机残骸,历史扑面而来……

    近日,一支由建川博物馆、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电影《大轰炸》剧组及新华社记者共同组成的11人小分队前往西藏林芝地区若果冰川搜寻抗战时期的“驼峰”坠机残骸。为了登上冰川运回这些见证当年中美联手抗击日寇的珍贵文物,小分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也真切地拥抱了那段悲壮的历史。

    挑战:饮河水吃辣椒,湿冷加剧体力消耗

    若果冰川地处林芝波密县无人区,1993年,当地猎人罗松等打猎时在若果冰川海拔4100米处发现了飞机残骸和5具遗体,后被确认为1943年冬坠毁的编号为41-24688的“驼峰”美军运输机及机组人员。机组人员遗骨被送回美国,而大量坠机残骸仍散落在冰川之上。

    到若果冰川,搜集长眠于此的“驼峰”坠机残骸,让今人了解、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这个计划,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已经酝酿了6年,一直到今年,才得以实现。

    “我们听说四川建川博物馆准备搜寻、收藏‘驼峰’坠机残骸,就决定一起做这件事。这是向‘驼峰’飞行员致敬,也契合电影《大轰炸》的主题。”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大轰炸》总制片人施建祥说。这部斥资4亿元的电影即将上映,主人公也是一群充满热血、保家卫国的飞行员。

    虽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搜寻路上的困难还是超出预计。一方面,西藏海拔较高,不适应的人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另一方面,若果冰川近年来禁猎,以前的道路早已难寻踪迹,没有路就无法用骡子等驮运食物、设备,全部需要人力背上去。

    “发给我的两瓶矿泉水还没到晚上就喝光了,只能冒着闹肚子的危险喝河水。”新华社摄影师张瑾说。

    “河水有点苦,能喝出植物的味道;山溪喝起来有点甜;冰川水有种凌冽的矿泉味道。”新华社摄影师胡志洋说,为了补充维生素,队员们还学当地人吃一种特辣的辣椒。

    8月的林芝,不管白天多么晴朗,晚上都很有可能下雨。小分队要穿越不透阳光的原始密林、湍急的冰川大河、陡峭的悬崖、冰冷刺骨的沼泽……衣服不是被河水、雨水打湿就是被汗水浸湿。

    在冰水中前行,三四分钟脚就会失去知觉。“白天泡湿的鞋子,晚上烤干点,早晨又被露水打湿。”来自成都的志愿者童青松说,睡在湿冷的帐篷里,消耗的体力很难恢复。

    协作:经历“生死考验”,不让一人掉队

    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景色秀美,其间突兀的冰川成为游客镜头青睐的景色。然而,攀登冰川却异常艰难。

    一天,一个背器材的辅助人员突然滑进湍急的河水里,走在他身后的人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施救。“稍微不小心就会滑下去,过一座河,爬一座山,都需要很大勇气。”建川博物馆保安部队长次仁曲扎说。

    连日下雨使山体非常松软,再加上时而发生的地震,往往当天走过的路,第二天就面貌全非了。小分队几乎每个人都摔过跤。“有几次脚下一滑,整个人就趴到冰川上了。”张瑾说。

    海拔越高,天气就越冷,体力消耗也越快。作为志愿者参与的上海快鹿投资集团办公室主任倪坚,在通过一片沼泽地时,长时间浸泡在冰川水中出现了高原反应。他呼吸困难,说话都能引起咳喘呕吐,症状疑似高原肺水肿。

    此处位于若果冰川海拔3700米处,人迹罕至、无路无车,小分队决定由几个人轮流背着倪坚转移下山。由于分成两队缺少食物,倪坚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只能由担架抬着前行。

    “从下午4点多一直背到12点,弟兄们又冷又饿,却毫无怨言。这是生死考验,没有团队协作,谁也不可能完成任务。”领队姜帆说,三天后倪坚被转移下山,身体状况才开始好转。

    收获:运回50片残骸,圆满完成任务

    在若果冰川海拔4100米,巨大的飞机零部件散落在冰川的巨石上,带有蓝色五角星的飞机机翼、飞机轮胎、仪表盘、发动机等部件仿佛述说着70多年前坠机的故事。

    二战时期开辟“驼峰”航线,是盟国为给中国输送战略物资而开辟的“空中生命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惨重的一条空运线。“驼峰”飞行员共运送了约85万吨的战略物资,约有1500架美国飞机坠落在中国的西南边陲。

    登上冰川的建川博物馆副馆长杨建朝说,坠毁的数千架飞机当中,能找到的屈指可数。这些残骸对于还原“驼峰”航线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兴奋地投入工作,拍照和记录工作都进行得很仔细。”新华社摄影师李芳宇说,50片具有收藏价值的残片被分配给团队成员背着下山。

    “谁能想到,我本人曾为了这些坠机残骸经历这么严峻的考验?”倪坚说,想到二战“驼峰”飞行员曾用生命帮助中国人,自己经历的艰苦都值得了。

    姜帆说,他看到散落一地的飞机残骸时,感到特别震撼,“这些飞行员当年都非常年轻,他们来到异国他乡,挥洒热血,令人敬佩。我们用搜寻英雄遗迹的方式来向英雄致敬,也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帮助过他们的人!”

    樊建川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搜寻坠机残骸并在博物馆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增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记忆。

    北京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明圣说,在中国沿海被封锁、滇缅公路被切断的情况下,“驼峰”航线运送的85万吨战略物资是物质支持,更是精神纽带。坠机残骸见证了中美两国曾经共同浴血奋战保卫世界和平的历史,“驼峰精神”应该永远被铭记。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