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认准了北京中关村,认准了海淀区。
10月20日,早已不胫而走的消息最终得到确认。自8月初会见了海淀区区长林抚生、常务副区长杨志强后,普华永道中国主管合伙人林怡仲用了不到 3个月的时间,便在海淀区成立了普华永道(深圳)咨询公司北京海淀分公司,并选择“创新中关村2010主题活动”开启之时为其揭牌。
2009年中关村企业
总收入达12995亿元
普华永道的决策似乎有些唐突,毕竟这只经历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且是在已经拥有分公司的北京再设立一家公司(此前普华永道并没有在同一个城市设立两个分支机构的先例)。但即便如此,与林抚生共同为海淀分公司揭牌那一时刻,林怡仲脸上笑容依然显得那么信心十足。
“中关村每年都有超过3000家企业诞生,还有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客户可供开拓,更有将近106万的创业人才,如此庞大的市场,何乐不为?”方正证券北京首席分析师夏庆文向记者表示。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林怡仲介绍,“这次选择落户海淀,一方面是考虑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在海淀和中关村的客户,迎合他们的发展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因为海淀区为区内商户提供了优质便利的环境,我们落户海淀也得到了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管委会的欢迎和支持。”
果不其然,记者从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了解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这里“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25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4家,总市值超过1 万亿元。企业总收入从1988年的14亿元,发展为2009年的12995亿元,年均增长38.5%”,而林怡仲也告诉记者,“在海淀落户是经过普华永道管理层反复调研和论证的最终决定,3个月仅仅是最后敲定这个 事情的时间,我们对海淀区政府的工作效率表示钦佩。”可想而知,普华永道的选择不但绝非唐突,更秉承着其严谨的财务职业作风。
实际上,为促成这项双赢的合作,林怡仲曾向林抚生表示,普华永道将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优势,支持海淀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而林抚生也认定,普华永道的落户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区域科技金融要素,促进海淀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建设。
分公司落户海淀
普华永道看好中关村
普华永道全球总裁沈德培(Samuel DiPiazza)曾公开介绍,公司客户中25%为大型企业,30%为中型企业,45%为小客户、私人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共机构。无疑,这一切在中关村都能得到满足。
2008年,普华永道与中国奥组委展开合作,最终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会计服务提供商,加之其“2007年全球收入达252亿美元,2008年全球收入达281亿美元”的优秀业绩位列“四大”之首。从此,除强生、高盛、戴尔、福特、诺基亚等国际大客户外,中国石油、中国联通、新浪、网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被写入了普华永道的客户联络簿。
林怡仲向记者介绍,在海淀分公司设立前,“普华永道中国在海淀区尤其是中关村有很多优质的客户,比如中冶,IBM,新浪,搜狐,腾讯,阿里巴巴,安博教育集团,以及很多私募股权基金等,我相信这次落户海淀将会更好的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
在林怡仲看来,“我们不但帮助客户发掘商机,抓紧机遇。同时为客户所关注的领域解读趋势,定制解决方案。每项服务均由素质出众的专业人士以及行业领袖负责。除此之外,我们更拥有全球网络的丰富资源。无论客户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提供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需求越来越高,海外并购的机会越来越多,普华永道在这些方面拥有良好的口碑,大量的专业人士,丰富的经验以及全球网络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 林怡仲坚信。
2009年,作为中关村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收入6222亿元,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总收入也快速上升,达到1537.6亿元,生物产业实现总收入达569.3亿元。此外,中关村聚集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1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吸引近百万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家,42名中关村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海淀区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区内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和教育资源,为中关村、海淀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普华永道落户海淀,正是对其未来的发展势头做出了积极的预判”林怡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