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财经 > 正文

中关村等公司股东避开5%持股线大量减持

日期:2012-03-19  来源:证券时报
[字体: ]

  为减轻大非股东(指持股量5%以上非流通股东)大规模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证监会2008年4月20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一个月内减持数量超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此后,大宗交易呈现了爆发式增长,2011年两市大宗交易总额几乎是2007年的48倍。但与此同时,信息披露制度的盲点也显现出来,由于减持股份至5%以下后,无须公开披露减持行为,一些相对持股数量仍然较多的股东的大批量减持行为,往往难以为投资者所察觉。

  以ST申龙(600401)为例,该公司股东江苏申龙创业集团有限公司2月24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000万股之后,持有公司股份为4269.6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2%。3月5日,ST申龙再一次出现在沪市大宗交易信息披露平台,三笔大宗交易总成交量恰好为4269.64万股。这表明申龙创业可能在3月5日已无声售罄股权。

  虽然申龙创业2月24日后的减持量远高于前一次的减持量,但由于前一次减持后,申龙创业持股比例在5%以下,已无须再次披露减持行为,所以第二次的减持量虽然是第一次的四倍,二级市场投资者却不能及时获悉。并且,股东全部清空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所传递的信息,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往往也具有重要意义。

  无独有偶,上市公司股东避开5%持股线精准减持的行为屡屡出现。中关村(000931)3月13日公告,公司收到第二大股东广东粤文投资有限公司的《减持股份情况说明》。3月6日至13日,广东粤文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减持中关村股份397.08万股,占公司股本的0.59%。上述减持后,广东粤文持股比例为4.99%,均为无限售条件股份,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同济大学教授石建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上市公司通过精准减持将所持股份降至5%以下,其后续减持无需信披,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公开披露制度存在的盲点。如果股东增持股份达到5%之后每增持1%都需公告的话,为什么对应减持股份至5%以下之后就无需公告呢?

  石建勋认为,大非减持预披露制度将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对于持股略高于5%的大非,在减持部分股份致使持股量低于5%,最后一次披露其剩余持股数量的同时,还应披露未来将在多长时间内减持完毕。他表示,大小非股东具有接触上市公司信息的天然优势,其他流通股东与之相比,在信息获得上存在客观的不公平,要求其在抛售股票前对抛售的数量、期限做一个充分说明,是符合公平原则的。“减持多少是股东的自由,但通过这样的预披露信息给二级市场投资者打一个预防针,也是应该做的。”

  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而言,由于要保持其支配地位,通常不会出现将所持股份大幅减持至5%以下的行为,而一些非控股股东,却有足够的动力和现实基础这么做。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截至3月15日,在66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有155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至10%之间,也就是说,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小板公司,其第二大股东在减持不超过原持股量的一半以后,剩余更多股份的减持,将处于无需进行信息披露的“静默”时段。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大宗交易能够迅速完成大批量减持的特点,如果不对交易所大宗交易信息保持即时关注,极有可能在上市公司披露最新一期季报时才能获得股东变化的情况,细化这些持股量略低于5%的大小非股东减持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实意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