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东亚日报》11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科技谷中关村正在没落
中关村作为中国的代表性电子产品销售区一度声名大噪,如今却日渐没落,电子产品销售额锐减,不断有商户关门撤柜,有媒体甚至称其为“鸡肋”。
目前中关村正从电子产品销售商圈变成囊括多个行业的普通商圈。某中高档商场去年在中关村中心区开设卖场。有趣的是,卖场的42%为餐饮区,36%是服装区,而中关村商圈的核心产品———电子产品区仅占4%。
1988年政府将中关村指定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此后该地区迅速崛起为中国的代表性电子产品商圈。由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周围是北大、清华等中国最高学府及中产阶级居住区,随着中国信息技术发展,中关村飞速发展。
但从几年前起,该地区开始没落。2009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中关村销售额跌至历史最低。2011年7月,中关村商圈三大卖场之一的太平洋数码电脑城关张,这里曾是代表性电子卖场,鼎盛时每天有4万顾客光顾。周围的海龙和鼎好情况大同小异,几乎门可罗雀,里面常看到不再出售电脑配件和小型数码产品的公告。
中关村没落的首要原因是网购的日益普及。2000年开始,网购在中国不断扩张,中关村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电子产品价格变得透明,利润率被迫减少。此外,该商圈的没落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无良商家在价格和质量上欺诈消费者,售后服务更是无从谈起,遭到众多批评。不少网民倾诉在中关村挨宰后却无处索赔的经历,一些媒体还推出揭露不法商家坑蒙消费者的专题报道。
面对电子商圈的衰败,中关村的商家开始转向网络寻找自救之策,越来越多人把店面开到淘宝网上———那里对假货处罚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