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渠道 > 正文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自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日期:2013-10-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字体: ]

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

——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自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课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究。

  

  日前,中关村一小第十届“春华杯”自主教学课堂研讨活动在全校各学科中展开。通过课堂观察、专家点评及教师研讨等环节,深入探讨了“自主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如何深入实施。这只是该校例行的围绕“自主教学”主题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之一,而类似的研讨在中关村一小已经成为一种坚持和常态。

  所有的研讨,刘畅校长都会参与其中。观摩研究课、倾听教师与专家的想法和建议、把握课堂改革的进展、寻找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作为一所在北京市颇受瞩目的优质小学,从2009年起,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课堂教学的改进。校长刘畅领衔,他们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始了一边研究、一边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构建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成长的理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

  自主教学:践行学校价值理念的必经之路

  由于地处中关村自主创新核心区,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学校的核心价值是“做最好的我”,办学理念是“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在价值理念中,自主是一个关键词。但是,当他们把目光转向课堂,却发现虽然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越来越到位,对教材的把握也变得越来越灵活,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却不高。说到“自主教学”研究探索,刘畅校长说:“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成人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成才的重心是学习力的培养,成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需要我们的课堂在思路上更开放,方法上更灵活,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具挑战。我们的教学必须更多了解研究学生的特点,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教学”研究的目的。他们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的实现。自主学习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反思意识以及自我调控的能力。可实际情况如何呢?2009年,“自主教学”研究起步之初,学校曾在低中高三个年级中各抽出两个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策略三个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目标超五成都是家长和教师确定的,能够运用小结学习的学生只占五成,学习反思意识薄弱等问题很突出。

  “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还是我们的教学问题”,刘畅校长对此十分清醒。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真实地参与,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有效引导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那么“自主教学”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共识是:应当是温暖、朴素、灵动的。“温暖”要从师生关系的改善入手;“朴素”强调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课程构建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课堂设计视角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灵动”强调对学生想法的充分尊重,对课堂问题的灵活应对,对课堂生成的有效利用。

  行动研究:让教师走出经验的藩篱

  “自主教学”研究的推进最重要、最艰难的过程也正是引导教师主动改变的过程。

  “做了这么多年教师,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在教室里的站位对学生的影响”,这是四年级数学教师石永丰的感慨。为了更好地研究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主题为“课堂上发言次数和教师站位”的课堂观察研究,石永丰老师的课被选为观察对象。课后他认真看了课堂观察记录和老师们的建议,明白了教师站位和行走路线习惯会造成课堂上的关注死角,教室中学生座位有必要定期轮换,备课时应根据学习活动和学生学习能力预设自己的站位和行走路线。

  研究改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四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基于学生小组合作低效的问题,联合进行了“小组合作评价方式的研究”,一起设计小组评价的要素和组织形式,统一的评价方案简化了不同学科间关注点的分散和操作上的繁琐。围绕“自主教学”研究所倡导的理念,学校引导每一位教师从关注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痛点,然后确定主题或课题进行研究。为此,学校确立了校级课题申报、评审、奖励机制,并鼓励老师们跳出学科界限,跨组、跨学科开展团队研究。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化,在教师团队发展的高需求下,2012年7月,学校“葵园教师研究院”应运而生。研究院作为学校开展团队研修活动、支持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社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伙伴、团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整合教育科研机构、文化媒体、高校资源、社区等多种资源,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多种渠道和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2013年初,在“自主教学”实践研究新的发展阶段,课题组带领老师们对好课的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义: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动起来是基本形式,学进去是内在思考,感兴趣是投入后的坚持和持续。简简单单九个字,直接指向的是学生从课堂行为到学习本质的变化。一节好课的标准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转变的具体路径,即教学要从讲授转变为交流、从使用教材转变为提供学材、从培养学生只会“接球”到鼓励学生更多“发球”,即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三个“转变”成为学校持续推进“自主教学”的实践指导和方向引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