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梦开始的地方:北大青鸟中关村软件工厂

日期:2011-02-24  来源:中新网
[字体: ]

          软件工厂,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软件工厂的概念,把软件编程、生产到制作看做是一种工业化的体系和过程。现如今,北大青鸟中关村校区(www.bjaccpedu.com)再提“软件工厂”,却已经是不同于前人的概念,他们要打造的是一个“造梦”的地方,一种不同于前人的经验。
      “软件工厂”成立于2011年1月25日,是北大青鸟中关村校区自学生组织——青鸟学社成立以来的第二大动作,也是2011年中关村校区的新作为。这个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积累项目经验、强化就业能力的“大项目”吸引了很多校区的优秀资源,也引起了很多学员的热情关注,为了让更多校内外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深入了解这个“软件工厂”,我们特意走访了北大青鸟中关村校区(www.bjaccpedu.com)“软件工厂”的负责人孙老师,在她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一个印有“中关村校区”鲜明印记的“软件工厂”慢慢地搭建起来,立在中关村校区校园活动蓬勃发展的校史上。 
      与很多软件培训中常常提到的“项目实践基地”不同,“软件工厂”面临的受众很广泛,只要是在校学生都有机会在就业前参与其中的项目。其中成员实行任期制度,三个月为一届,任期满了的优秀学员会以小组形式组合,并且与新到学员一起,形成互帮互助的教学小组,全面就授课内容、实战技术等学员关心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
       靳之光,作为北大青鸟中关村校区较为典型的金牌教师,将会全权负责“软件工厂”所有成员的教学以及指导工作。也许没有来过中关村校区的你不太了解“靳之光”这三个字在这里的意义,但是每当你向任何一个这里的学员询问起靳之光老师,相信他们都会给你一个大大的笑容回答你。一向以一口标准流利的东北话在ACCP课堂上形成了独特个人风范的靳老师,在课上,以“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形象为人师表;在课下,又以“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形象诠释着“良师益友”。相信“软件工厂”里的学员们,将会在靳老师的带领之下以一身过硬的编程技术一路欢笑地走上软件工程师岗位。
      如果认为一个以学员为主要组织,加上一个个性的老师就是“软件工厂”的全部,那你就错了。作为“软件工厂”的负责人,孙老师最后才强调了自己在这其中的指责,“在软件工厂里,我的主要职责就相当于班主任,对学员的日常学习进行督促和管理,促使一个项目在预期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为这个项目才刚刚开始,很多项目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这一切都还是需要我们在日后管理的过程中慢慢完善。” 
      这里的“软件工厂”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完善,但是,当看到有这样一群兴致勃勃的年轻人,为了理想、为了将来而不断努力付出的样子,你会觉得,起码,这里有一项内容是不需要完善的,那就是——对未来的热忱和希望!
      现在,“软件工厂”由12名成员组成,并且已经在积极地开展各种活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从“软件工厂”里面走出来的学员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术。“软件工厂”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